第七講 舊約形成的過程

 

一、口傳傳統與聖經的形成

親愛的讀者:

有時候我們會想︰聖經寫成的經過與我們今天一本書寫成的經過沒有什麼區別。實際上,這是由於我們習慣於按照我們現在的生活經驗,去判斷其他時代的事情,而形成的一種誤解。無論在舊約或新約形成的時期,不但印刷術沒有發達,更談不上各種大眾傳播的工具,即使是基本的寫字工具也很簡陋。當時,不但書寫起來相當困難,保存起來也不容易,所以當時最重要的傳播工具就是口傳。我們現在所讀到的舊約各書,大都先經過了一段相當長的口傳時期,才慢慢寫成的。

以色列的族長們,亞巴郎、依撒格、和雅各伯,生活在公元前十八世紀到十七世紀,他們度著一種半游牧式的生活。雖然那時候已經有文字和羊皮紙,但由於書寫的技巧非常困難,保存寫好的羊皮書卷對度半游牧生活的人來說,實在是一個很大的累贅,所以他們的故事,大半都是用口傳留下來的。

由於他們當時生活的環境非常單純,與我們現在大不相同,他們沒有任何大眾傳播工具、書籍、課本的騷擾。所以他們的記憶比我們簡單而清晰,很自然的把生活中重要而有趣味的事蹟記憶下來,並用適當的文辭編成詩歌或故事的形式,一代代的傳下去。

當以色列人在埃及為奴的時候,以及當他們逃出埃及後在曠野流浪的時期,生活情形是相當艱苦的。因此,談不上文字的記錄,就是連他們逃出埃及這件大事,也是等到他們在巴勒斯坦定居後,才逐漸用文字記錄下來的。

口傳的傳統並不是信口胡說或隨意捏造的,它有一定的方式和規則。口傳對於資料方面有高度選擇性,沒有意義的事情很快就會被淘汰;保存下來的是有意義且重要的事件的中心。但是為了使這個中心事件的意義更加明確、清楚,在留傳的過程中,不斷會有人加上一些細節的描述或反省,使人能夠對這事件的中心有更清楚的認識。

就以出埃及這件事情為例,最重要的中心事件就是雅威--以色列人的神,以祂大能的手臂把他們從埃及人的奴役下解救出來。天主當時可能藉著梅瑟行了一些奇異的事,但是在口傳的過程中,以色列人民為了表現天主的全能,就把這許多發奇蹟的細節加以誇大,使它們更顯得神乎奇神。但這些描述主要是在於顯示出他們的天主偉大無比,所以不能逐字逐句去按字面死板的了解。

由此可知,口傳傳統注重的目標是歷史事件的中心意義,其他細節則可稍加變化,然而也不會過於離譜。

等到以色列人民進入巴勒斯坦以後,書寫的文件逐漸普遍起來,它把口傳傳統加以定型。這種定型並非是決定性的,在歷史的過程中,它和口傳傳統交互影響著,使文件屢次增減改編。直到以色列人民把某些文件視為天主神聖的話語後,書寫方式才取得了一種權威的不變性。

口傳傳統的範圍、與整個文化的範疇幾乎相等,無論民族史、家族史、個人的歷史、戰爭史、神話、傳奇、情歌、禱詞和宗教禮儀、法律的條文和判例,智慧的訓言和生活經驗的結晶,真可說是包羅萬象,無所逃漏。至於它的文學類型,有史詩、有故事、有短歌、有民謠、有格言等等,修飾整齊,敘述美妙。一般人的觀念,總是以為口傳的作品,必定缺乏文學的價值,這實在是大錯特錯,因為代代相傳,故事一定愈趨成熟,再加上文人的潤色,使它更容易保存,也更有保存下去的價值了。

總而言之,在舊約的形成過程中,口傳與寫作是並存的兩種方式,它們之間也相互影響著。這些書寫的文件在歷史的過程中,仍然經過多次的修改和編輯,這些工作,無論直接或是間接的,都受到口傳傳統深刻的影響;而口傳傳統也得以藉著文字的紀錄而永遠流傳下來,不致於失落。

 

二、梅瑟五書形成的過程

梅瑟五書就內容來講,原是一部大書,可是因為古時用羊皮書卷來書寫,一個書卷容納不下這麼多材料,才分成五個書卷抄寫,故稱五書。這五書材料的來源和內容,都和梅瑟一生有密切的關係,並且到了公元前末期,人們漸漸把它看做是梅瑟所寫的,所以也被稱為「梅瑟五書」,許多以色列人稱它為Torah,這字的原義是「法律」,因為這五部書中記載了許多天主給以色列人民所定的法律,以及各式各種的其他規則,成為以色列人宗教和生活的規範,它是以色列人宗教典籍中最重要的一部分,也是被列為宗教聖書最早的一本。梅瑟五書的希臘譯本,按照每一部書的內容給它取了一個名稱,就是我們現在所稱的:創世紀、出谷紀、肋未紀、戶籍紀和申命紀。

梅瑟五書的形成史,可說是舊約中最複雜的一部份,按照今日文學分析的結果:最後的編者把它寫成現在的形式時,至少利用了四種書寫的資料(或源流),那就是雅威典、厄羅亨典、申命紀本和司祭本。雅威典寫成的日期最早,大約在公元前十世紀寫成於猶大國;厄羅亨典則大約在公元前八世紀寫成於以色列國。在以色列國滅亡後,這個文件被帶到猶大國和雅威典合併。第三個文件是申命紀本,它的真正寫作時間,今日無法精確測出,但它的主要資料來源,是在公元前六二二年時,約熹雅為猶大王實行宗教改革中,在重修聖殿時於舊牆壁中所發現的一項盟約文書。司祭本則是以色列人民在被放逐巴比倫時,司祭們把許多有關宗教祭典,和各種宗教生活、法規條文編輯而成。這四項文件,在以色列人民被放逐到巴比倫的時期,漸漸的編輯成為現在的形式。

所謂的編輯工作,並非是機械式的剪貼。現在所存的梅瑟五書,有些部份可以自其文學和神學的特徵中,看出它是屬於那個文件的,例如創世紀的一章至十一章--人類上古史,它的主要來源可說是完全出自雅威典和司祭本;十二章至五十章的族長史,則來自雅威典、司祭本和厄羅亨典。但是其中的十四章,卻來自一個特別的來源,現在仍無法確定它的出處。出谷紀記載了以色列人逃離埃及的經過,它的資料來自雅威典,厄羅亨典和司祭本,僅有少數十二章和十三章的一節,是取材自申命紀本。肋未紀的形成最為簡單,它的全部資料都是淵源於司祭本。戶籍紀的資料是來自雅威典,厄羅亨典以及司祭本。申命紀,主要的資料是申命紀本,但也有極少數的章節是選用其他三項文件的。梅瑟五書中有許多章節,我們可以確定來自那一文件;然而也有不少的部份,是由幾種文件混合而成,失去本來面目而難以區分的。

梅瑟五書大約在公元前四百年左右,已經被猶太人視為是天主的聖言而形成聖經最開始的一部分。

 

三、歷史書的形成經過

在舊約中被稱為歷史書的,共有十六部(請參看第五講)。在這十六部書中,又劃分為幾類不同的部份︰若蘇厄書、民長紀、撒慕爾紀上下、列王紀上下,這六部書原來被稱為「早期的先知書」,它們也被聖經學家稱為「申命紀傳統的歷史書」,就是說,這幾部書都是經過申命紀派的學者加以整編過的。這六部書的來源相當複雜︰若蘇厄書的二章到九章,可能是來自本雅明支派的傳統;十章、十一章則來自王國初期的傳統;十三章則來自勒烏本和默納協、加得支派;十四章到十九章,是來自一些在王國成立前,各支派劃分土地的情形;二十章來自以色列人民進入巴勒斯坦的初期;廿一章,大約來自達味和撒羅滿為王的時期;廿二章的資料來源,時期無法確定;廿四章則是有關各支派在舍根建立神聖同盟的古老記載。

民長紀的傳統,大半來自於各種不同的民間故事,它的主要來源是丹支派。撒慕爾紀則是來自王國初期各種的傳統混合而成。列王紀的資料,有的來自達味家族的記載,例如有關撒羅滿王的成就;有的來自以色列國和猶大國的宮廷記錄。

以上六本書之所以被稱為「申命紀派的歷史」,是因為它們的最後編輯工作,皆由申命紀學派完成的。申命紀派的學者,利用了以前流傳的史料,按照他們的神學觀點來編排:就是天主賞善罰惡,並且這些報應在現世立刻實現。在這六部書中,我們可以看出這項道理被反覆強調與發揮,它看整個的以色列人的歷史,由於他們對天主的不忠,而在被充軍到巴比倫後告一段落。此外,列王紀一書,在充軍時也可能受到了司祭們的重新編輯。

參插在申命紀學派歷史中,有一部小書,就是盧德傳,這是有關達味曾祖母的故事。這本書的來源和寫成的日期都無法確知,但由其中的某些記載和風格觀察,可能在充軍以前即已寫成。

列王紀的歷史,在充軍中結束。在充軍時期以色列人對自己的歷史,懷著悽慘而悲觀的看法,天主的救援將如何在歷史中實現?可是,當猶太人從充軍之地返回巴勒斯坦的時候,重修聖殿,一切好似又有可為。這時編年紀的作者,收集了以色列人從古到今的歷史資料--從亞當、厄娃起,直到充軍為止,重新對整個天主的救恩史和以色列的民族史,做了一個深刻的反省,並且指出以色列的希望在於對天主的忠信,如此使以色列人的歷史更有價值。編年紀的作者,很可能是位司祭或肋未人。因為在書中曾對肋未人大加讚揚,也對各種宗教典制有比較詳細的記載。厄斯德拉上、下是記載以色列人從巴比倫充軍回國後,在厄斯德拉和乃赫米雅兩位經師的領導下,重建了耶路撒冷聖殿,以及所做各種宗教、社會復興的記錄。這本書編成的最晚年代,大約是公元前四世紀到三世紀之間。作者利用了幾十年前傳下來的史料編寫,但卻沒有完全依著歷史的順序去安排,因為他主要的目的不在寫作一本有秩序的歷史書,而在加強以色列人民對天主救援的信賴,和宗教的熱忱,故而有些事情的先後亦難分辨。

多俾亞傳、友弟德傳和艾斯德爾傳這三本書,嚴格的說來,並非客觀的歷史,只能說是三個具有歷史型式的模範故事,他們都是本著以色列人信仰的精神,用歷史故事的寫作方式,描述某一個人依靠天主的德能所完成的事蹟,而這個人足堪為以色列人信仰的模範。多俾亞傳大概在公元前五世紀到四世紀年間,由一位居住在埃及的猶太人寫成的。友弟德傳則寫成於巴勒斯坦,時間是在公元前第二世紀末葉或一世紀初葉。至於艾斯德爾傳,可能是在波斯統治的末期,或者希臘統治的初期所完成的。

最後兩本歷史書是瑪加伯上、下。他們是記載瑪加伯一家人領導猶太人,起來反抗希臘化運動戰爭的經過。這兩本書並不是連續的歷史,而是平行性的,主要的寫作目的也不在製作一本精確的歷史,它仍然在強調對天主的信仰。瑪加伯上記載的時期,是公元前一七五年到一三四年間的事,而這本書在公元前六十三年寫成於巴勒斯坦。瑪加伯下記載的歷史比瑪加伯上略早幾年,但它一共只記了十五年間所發生的事。這兩本書是由一位受希臘化影響的猶太人寫成,所以它的原文是希臘文,初稿完成後,又受到後人的整理、編輯。這本書是公元前一二四年後寫成的,然而詳細的時間今日已無法推測。

從以上所述的舊約歷史形成經過看來,舊約中的歷史書,並沒有將以色列人全部的歷史經過做一個詳細而有系統的記載。作者們的重點都放在:天主怎樣在以色列人的歷史中與他們來往,而且實行他對以色列人祖先所做過的救恩的許諾,所以我們可以說,這些歷史全是記載天主對以色列人的救恩史。

 

四、先知書的形成經過

在人類的各種宗教中,都有所謂的先知,因為宗教是人與神的交往,而先知即是神的代言人,是神人二者的橋樑;這在以色列人的宗教中,也不例外。但是,以色列人的先知現象,卻是人類宗教史中絕無僅有的。

舊約的先知書共有十八本,六本屬於大先知書,其他十二本稱為十二小先知書。在以色列的宗教中,真正的先知都必須有一種蒙召的經驗,就是雅威以特殊的方式顯示給這些先知,並要求先知代表他去同以色列人民講話。先知在接受召叫以後,常常會很清楚的意識到天主要他講什麼話,而使他內心有一種無法阻止的衝動,要把天主願意他講的話發表出來。所以在先知的文學中,常有「上主的斷語」這樣的話出現,表示這些話不是他自己的而是來自天主的。

大多數蒙召的先知都有一群弟子跟隨他,幫他執行先知的任務。這些蒙召的先知,最初大半是用口來宣講,但是因為他們宣講的訊息和警告,常常不為以色列人民所接受,所以有些先知為了表示氣憤,把天主要他講的話用文字書寫下來,作為後世反對以色列人民的證據。雖然如此,許多先知在他們有生之日都沒有從事寫作的工作,他們所說出來先知的話,大半是他們的弟子在他們死後,慢慢編輯成書的。因是之故,許多的先知書並未重視到歷史次序,只是把先知生前所說的各種話彙編在一起。

舊約先知書中的各位先知,最早出現的要算是亞毛斯了。他大約在公元前七五〇年蒙天主召叫,在北國以色列執行先知的任務。五年以後,歐瑟亞先知也同樣的在北國蒙召為先知,這是北國滅亡前僅有的兩位先知。依撒意亞先知,在公元前七四二年在南國蒙召為先知,他執行先知任務的時期最長,前後達四十二年。充軍之前,在南國做先知的尚有米該亞、索福尼亞和耶肋米亞,耶肋米亞一直到第二次充軍前才去逝。充軍時期為先知的,有厄則克耳和第二依撒意亞(我們以後要仔細解釋)。充軍之後執行先知任務的有:哈蓋、匝加利亞以及瑪拉基亞。瑪拉基亞先知書可能是一位無名氏之作,因為瑪拉基亞的意思是︰「我的送信人」。以上所說的只是他們執行先知任務的時期,至於現在聖經中先知書的寫成時期,則無法一一詳考,有些在先知死後不久,就已萃集成書;有些在先知去世後多年才得完成。最特殊的例子,莫過於依撒意亞先知書了,依撒意亞本人是生存在充軍以前,他的弟子在他死後並沒有解散,有些人在放逐期間,發揮了他的精神,向那群淪落在巴比倫的以色列人,重新宣講救恩的訊息,於是形成今日的依撒意亞先知書--是為第二依撒意亞,有些聖經學者認為還有第三依撒意亞,這個問題在此無法詳細討論。

耶肋米亞哀歌,大約是在五六七年--充軍以後--寫成於耶路撒冷的,於耶路撒冷哀悼聖殿的禮儀中使用。巴路克先知書的前言,表示出此書是於充軍期間,在巴比倫寫成的,然後送到耶路撒冷去宣讀。達尼爾先知書出現得非常之晚,它的預言的性質,與其他的先知書大不相同,人們推測它完成的年代,應是第二世紀的中葉。在小先知書中的納鴻先知書所記載的預言,是在公元前六一二年,尼尼微城陷落前不久所說的話。岳尼爾先知書,我們無法得知這位先知生存的正確日期,他大約是在公元前五世紀與四世紀交接之間寫成;對亞北底亞先知來說,也有同樣的困難,它大約著成於第五世紀的末期。約納先知書與其他的先知書有很大的差別,它主要不是在講預言,而在於教導和規勸,它的出現時期也是非常的晚。

從以上的情形看來,真正的先知運動,始於公元前八世紀中葉,到五世紀中葉而告一段落,前後歷時三百餘年。先知不但指責以色列當時種種錯誤的宗教和倫理行為,一面也淨化了對雅威的信仰,提高了他們的精神生活,而且預言未來的災禍,使人心生警惕。在充軍時期,他們更安慰了備受顛苦的人民,預言默西亞救恩的來臨。這些先知著作,曾經在新約和福音中屢次被引用,他們對了解默西亞救恩的性質,耶穌的使命,以及天主整個救恩的計劃,是非常重要的。

 

五、訓誨文學的形成經過

舊約中共有七本書被列在訓誨文學的範圍內;然而這七本書無論在內容、形式和形成的過程上,都有極大的差異。約伯傳、箴言、訓道篇、智慧書和德訓篇,可算是一種智慧文學,智慧文學在整個的近東地區,包括埃及和美索不達米亞平原,都很流行。它是從生活的經驗中,所體會出來生命意義的結晶,教導人如何度一個豐富而成功的生活,以色列人民按照信仰,給予它的智慧文學一種特殊的信仰因素。

約伯書的開始與末了都是一個古老的寓言,其中含有極嚴格天主「賞善罰惡」的教訓。但是約伯傳的作者,卻向傳統對痛苦的看法提出了抗議;於是寫了長長一段對好人受苦問題的反省。但是他並沒有得到明確的答案,因此只好仍然保持了寓言原有的結尾。這本書中並未出現死人復活的思想,所以他提出的問題並沒有得到解答,因此,我們可以肯定它寫在希臘化時代以前;另一方面,他對個人命運的注意,又表示它是寫在充軍以後,所以推算它大概寫成的日子是在公元前五世紀初。

箴言,是由好幾個智慧言論集整合而成,其中最主要的是十章到廿二章16節;所羅門的箴言,以及廿五章到廿九章,由希則克雅所收集的所羅門箴言,此外尚包含幾個比較小的智慧語錄。希則克雅所收集的箴言,大約在公元前七百年左右寫成,最晚形成的部份,是第一章至第九章的長長的序言,大約寫成在充軍以後的第五世紀,全書也可能在那時完成,箴言也是一部網羅了數百年的結晶作品之一。

訓道篇雖然有單一的主題,但是它的表達方式和思想,變化卻很多。以前有許多聖經學家認為它是由不同的人所寫的;近來也有不少人主張是由一位作者所完成,認為其中的變化,大概是由於心情與感想的不同。從它的文章、風格、字彙和道理看來,不可能寫在充軍以前,然而確實的日期卻無法斷定,大約是在公元前三世紀以後,並且年代在瑪加伯以前。

智慧篇雖然寫明是撒羅滿所作,事實卻非如此。依據今日的分析,它是由散居在希臘世界的猶太人所作。它所引證的聖經,大半出自七十賢士的希臘譯本,並且可能在公元前五十年左右完成。它是猶太傳統的智慧與希臘哲學相遇的結果,作者熟知希臘世界中的各種思想、宗教、文化;另一方面,他對猶太的傳統也有深切的認識,具有這兩方面的經驗而寫了這本書,他的宗旨是︰為了使當時生活在希臘世界的猶太人,不要受到希臘文化錯誤的影響,而能保持真正的智慧,按照以色列人的信仰來生活。最後一篇智慧文學是德訓篇,從經文中可以得知,它是由一位名叫息辣之子耶穌所作。推算它的寫作年代,大約在公元前一百九十年左右完成。它是來自一個人和有系統的作品,也是以色列傳統的民族智慧集大成之作,內容非常廣泛而豐富,涉及人類生活的各方面,是部很有價值的作品。

除了五篇智慧文學之外,訓誨文學尚包括了兩篇詩歌集。一篇是聖詠集,是宗教的詩歌;一篇是雅歌,是情歌的詩集。聖詠共計一百五十首,它最古老的作品,可溯源自以色列人逃出埃及的初期;之後在各個宗教聖地的禮儀中所用的宗教詩歌,以及國王登基時所用的詩歌。在聖殿建成後,宗教禮儀中所有的各種讚頌詩、歷史詩歌、個人的和團體的哀禱等等,均是聖詠收集的內容。雖然有許多的詩歌上都寫著是達味王所作,實際上,經過仔細的研究後,真正為達味王所作的為數並不多,許多都是後人借他的名字而作的。這個聖詠集,我們不知它在何時定型,總之在充軍以後,重建聖殿的時候,已經有今日的雛型出現,所以它可說是以色列民族八、九百年的宗教詩歌的結晶。

最後要談到的是雅歌,雅歌是由數首情歌連綴而成。這一點可由它的表達方式不同中看出來:有些是田野牧人的情歌、有些是小城居民的對唱。但是它們都有同樣的主題--就是男女之間的愛情。其中有些情歌的來源非常古老,但是也有後人所抒寫的情歌。它並非在描寫一個完整的愛情故事,而是在呈現出愛情的意義和感受。從它的字彙和文體看來,成為今日的型式,大概是在充軍結束之後逐漸的形成的。雅歌,可以說是聖經中最美麗的作品之一。

 

六、結 語

從以上舊約各書的形成史看來,舊約寫作的過程很是複雜,除了極少數的書外,大部份的書都是經過口傳、初步寫作、修改、編輯或再修改的許多步驟。我們可以說,在以色列歷史上,沒有一個時期不對現在舊約的形成有所貢獻,所以它是以色列民族,在歷史中與他們所信仰的天主相遇而得的宗教經驗的光輝產物。聖經的每一本書都是在以色列的歷史中逐漸鑄型的,由此可見,聖經實在是一位生活的天主,召選了以色列民族做祂的選民,並且在他們歷史上的每一個階段,不斷地與他們往來,向他們啟示了自己的救恩計劃,而且還以書寫的靈感,感動其中的某些人,把天主的啟示記錄下來,成為天主的聖言。也許在明瞭了舊約寫成的過程以後,我們可以更深的體會到:聖經實在是生活的天主不朽的言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