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講 新約的形成經過
一、對觀福音的寫作經過
當你翻開新約閱讀時,開始的三本書就是瑪竇、馬爾谷和路加福音。這三部福音由於內容上非常的相似,以及地理結構的相同(就是耶穌自領受了若翰洗禮以後,從加里肋亞開始傳教,然後南下往耶路撒冷,在耶路撒冷被捕,受難、死亡、埋葬、復活而升天),所以被聖經學家們稱為「對觀福音」,因為他們可以互相對照、參證。
對觀福音之間有很密切的關係。為了解決這個密切的關係,近代的聖經學家曾花了很大的功夫去研究。但是在知道三個福音的寫作經過以前,必須先對福音形成約三個階段有些概括的認識。
耶穌自己並沒有寫下什麼字句。他在傳教時,常常是憑著口頭的宣講,對不同的人講不同的道理;但有時也按照聽眾的需要,把相同的道理用不同的方式表達出來。他也行了各式各樣的奇蹟以顯示他自己默西亞的身份。他在傳教生活的開始就召叫了十二個宗徒跟隨他,為了使他們成為他生活的見證;當耶穌從死者中復活以後,也特別顯現給這些宗徒,使他們成為他復活的見證人。
當耶穌升天以後,宗徒們領受了聖神便到各地去傳教。他們大半是沒有讀過書也不會寫書的漁夫;只按照自己記憶所及來宣講耶穌基督的福音,為耶穌基督的言行及他的死亡復活作證。在初期教會裡,由於宗徒們特殊證人的地位,他們受到了所有的人尊敬,但是因為那時候的教會僅限於耶路撒冷附近的地方。所以每當新成立一個教會時,耶路撒冷城常派宗徒去視察當地的教會,給予他們權威的教導。後來教會愈傳愈廣,宗徒們無法親自到每一個地方講道或視察。也就在這個期間,某些片段性對宗徒講道的記載逐漸形成。之後,也有所謂耶穌的言論集、耶穌奇蹟故事的小卷,或是記載耶穌苦難和死亡復活經過的記錄開始流傳。
資料日益增多,而人們也開始願意知道更多更有系統的耶穌基督的言行和經歷。為了民眾的需要,因此才有人一面根據口傳的資料,一面加上書寫下來的片斷,編輯成為今日的福音。
在我們知道福音形成的三個大概步驟之後,我們就要分析每一部福音是如何形成的。
第一部寫成現在的形式的福音是馬爾谷福音。馬爾谷曾經是保祿的傳教伙伴,但後來因事和保祿分手。相傳他曾經是伯多祿的秘書。據說他是一位在希臘地區生長的猶太人,所以他懂希臘文。當伯多祿在羅馬傳教時,他曾任他的書記和翻譯員。按照教會古老的傳統,說馬爾谷在羅馬的時期,為了聽眾的需要而把伯多祿所講授的道理,編集成一本書,即是今日的「馬爾谷福音」。所以馬爾谷福音主要是根據伯多祿的宣講、作證而來;常常具有某些目擊證人的細微小節,使整個故事生動自然,這是它的特點。但由內容講來,馬爾谷音是最短的一部,只有六百六十節。
至於瑪竇福音,按照現在的推論,它實在並非瑪竇宗徒所寫,自從教會第二世紀以來,就相傳瑪竇宗徒曾用阿拉美文寫了一本「耶穌言論集」。但是現在這部瑪竇福音卻非那本阿拉美文福音的翻譯本,很可能這本用阿拉美文寫成的耶穌言論集被譯成了各種不同型式的希臘文,而瑪竇福音的編輯者也採用其中的資料。這個推測是相當可能的。瑪竇福音約有五百五十節到六百節左右,是與馬爾谷福音相同的。所以我們還可推測,瑪竇福音的作者在寫作時一定參照了馬爾谷福音。在瑪竇的廿四章中曾記載了耶穌的末世言論,從這些話中,似乎作者已經知道了耶路撒冷在七十年被毀滅之事。所以依照現在的推斷,瑪竇福音大約寫成在公元七十五年左右,寫成的地點大概是巴勒斯坦北面的安提約基雅,那是一個外邦人和猶太人雜處的教會。瑪竇福音的作者,一面引證舊約證明耶穌是舊約整個的滿全,而猶太民族是真正恩許的接受人,救恩是來自猶太人的;但同時他也沒有忽略耶穌的救恩是為普世,因此使猶太人和外邦人在信仰上獲得了平等,和諧的地位,而不會彼此爭論不休。
第三部福音,作者是一位醫生,他受過高等教育,希臘文寫得極為優美和流利。他也是新約各書作者中惟一的外邦人。他在皈依以後,曾在保祿第二次傳教旅行的時候陪伴他,在保祿於凱撒勒雅和羅馬坐監的時候,他也跟在身旁。他與保祿的密切關係,使得他與教會初期的各個宗徒和重要人物時有往從;並且相傳當保祿逝世後,他又在若望宗徒門下受教。他一共寫了兩部書︰路加福音和宗徒大事錄。實際上,這兩部書可說是一部書的上、下兩集。第一部書是記載耶穌基督把福音從加里肋亞傳到耶路撒冷,並完成他的救恩的經過。第二部書是記載初期教會時,福音怎樣開始從耶路撒冷傳到當時世界的中心羅馬為止。這兩部書據序言上所說,都是路加精心採訪,編輯成書,並且都是獻給一位名叫德敖斐羅的希臘人,可見得他的主要對象是針對外邦人而為的。
路加福音主要的結構是根據馬爾谷福音而來。馬爾谷和路加同樣的資料有四百節左右。顯見路加在寫作福音時,一定把馬爾谷福音放在眼前。路加和瑪竇也有不少相同的資料,大約有二百三十節左右;不過由於材料的安排次序和處理方法與瑪竇大為不同,所以聖經學家判斷路加並未直接參考瑪竇福音,而是採取了和瑪竇福音相同的資料而已。路加和初期教會的宗徒和重要人物來往,給他頻添了不少的獨特資料。其中最特別的要算路加福音第一章和第二章耶穌的童年史,供給了我們許多關於聖誕節和耶穌早期生活的重要史料。路加是一位心地良善的人,更因為醫生的身份使他懂得如何同情人世的一切痛苦。所以對天主的仁慈和耶穌對弱小人的同情心描寫得甚為細膩,可說是一部宣揚天主「仁慈的福音」。
「宗徒大事錄」實際上只記載了兩位主要宗徒的重要行事;前半部他記載初期教會在聖神降臨之後,在耶路撒冷以及撒瑪利亞發展的情形;其中最主要的人物是伯多祿。他和其他的宗徒在聖神的領導下,逐漸在耶路撒冷把教會建立起來;然後傳到撒瑪利亞和猶太境外的地方,並且打破了猶太人的狹隘民族主義,把福音傳揚到外邦人中間。後半部的大部份都是記錄保祿宗徒的三次傳教旅行經過。最後保祿到達羅馬,在那裡一面坐監一面宣講福音為止。雖然它不是一部完整的歷史記錄,但卻貢獻給我們許多初期教會發展的資料,是很寶貴的一部書。由於在歷史的次序中,它是緊接著福音中所記載的事實而後發生的,所以教會把它放置在四部福音之後。
當你看完了四部福音和宗徒大事錄之後,你會發現一連串的致各種不同人物的書信。它們安排的次序並非是按照年代而是按照長短而安排的。這許多信函中,按教會的傳統一共有十三封信歸諸於保祿名下,另有一封希伯來書也與保祿有密切的關係。我們要了解這些書信,必須對保祿的生平有個概括的了解。保祿大約生在公元五至十年之間,在希臘地區的塔爾索地方長大,年紀很輕的時候就被父母送到耶路撒冷的加瑪里耳經師門下受教,成為一個正統的法利塞人。他在公元三十三年前後曾極力迫害教會。後來在前往大馬士革的途中,耶穌親自顯現使他皈依了基督。此後,他便在大馬士革及阿拉伯地方隱居了三年。公元四十年左右他訪問了耶路撒冷,在這時曾見到伯多祿宗徒。公元四十年到四十四年左右,他回到自己的故鄉塔爾索定居,公元四十四年,由於宗徒巴爾納伯的邀請,帶他到安提約基亞;當時這是向外邦人傳教的一個中心。他在那裡工作了兩年,到公元四十六年,為了給耶路撒冷送賑濟災荒的捐款又訪問了耶路撒冷。之後,他開始了第一次到外邦人地區中的傳教旅行。他從安提約基雅出發,經過色婁基雅,然後到塞庸路斯島的撒拉米和帕佛;再登上小亞細亞的大陸,就是現在土耳其所在的地方,訪問了貝爾德及迦拉達地區的各城市,如呂斯特辣、革爾培、依科尼雍,然後他又回到敘利亞的安提約基雅,四十九年時他到耶路撒冷參加所謂的第一次耶路撒冷大公會議,商量決定對外邦人傳教的準則,和他們所應當遵守的規矩。會議結束後,他又回到敘利亞的安提約基雅。四十九年冬天他又開始第二次的傳教旅行,由安提約基雅經過敘利亞到基理基雅以及迦拉達地區的南方,訪問他從前建立的許多教會。然後經過米息雅地區到特洛阿城,在這裡,路加開始加入與他為伴。從特洛阿他第一次跨越了愛琴海,到達了歐洲的馬其頓地區,訪問了乃阿頗里、斐理伯、得撒洛尼、貝洛雅、雅典而來到了格林多,那時正是公元五十一年的開始。在格林多他住了兩年,在這兒寫下了得撒洛尼前、後書,此後他又經過厄弗所到凱撒利亞,回到安提約基雅,在那裡停留了一年半。從五十四年的春天,又開始了第三次的傳教旅行,他經過迦拉達地區的北面,及夫黎基雅地區到達厄弗所。在厄弗所時,他寫了迦拉達書;停留於此的兩年中,他可能坐過監牢,而在監中完成了斐理伯書。在五十七年春,又寫了格林多前書,然後從厄弗所動身到馬其頓地區,並匆匆的到格林多城作了一次短暫的訪問後,回到了厄弗所。但是由於某些事而被放逐回馬其頓地區,這時他又寫了一封致格林多後書;自己在五十七年的冬天到達了格林多,在停留約三個月期間寫了致羅馬人書。從格林多城他動身前往斐理伯,經過特洛阿、小亞細亞、洛多、帕塔辣城回到巴勒斯坦的提洛城;然後經過凱撒里亞抵達耶路撒冷,不久後就被逮捕。公元五十八年到六十年,在凱撒里雅坐監入獄。六十一年春天被解送再度前往羅馬,途中遇到不少風險,到羅馬後又入監兩年;這兩年中曾寫了哥羅森書、厄弗所書和費肋孟書。從此以後就再也沒有關於保祿的正式記載了。依教會中的傳說,保祿在羅馬被釋後,曾到西班牙去傳教,然後又折回東部,但只短短一停而已。可能他在馬其頓地方寫了弟鐸書和弟茂德前書。公元六十五年左右,在特洛阿被捕而送回羅馬,在羅馬監獄中寫了弟茂德後書。最後在公元六十七年至六十八年間,為羅馬皇帝尼祿所處死。
在保祿所寫的十三封書信中,得撒洛尼前後書、迦拉達書、斐理伯書、格林多前後書、哥羅森書及厄弗所書等八對,是寫給他所建立的教會的書信。大半的背景都是由於當時教會有一些困難的問題發生,保祿就致書給當地的教會予以指導。保祿的書信大多分為兩部份:前半部是道理的闡述,主要是發揮耶穌基督所給人帶來救恩的意義;而後半部多是針對當時教會所發生的倫理問題,給予指導和教誨。他並且在書信的開始,依照當時的習慣加上了致候辭和頌謝辭,在書信末尾也做了一個簡短的結束。
在保祿書信中,羅馬書是一封相當特別的書信;因為這封信不是寫給他自己建立的教會的,而是在預備到羅馬訪問時,先寫了這封書信以獲得羅馬信友對他的善意。在這封信中,他長篇大論的探討天主整個的救恩計劃,實施的方式以及梅瑟法律、信仰在救恩中所扮演的角色等………。可說是保祿所傳福音中的「大憲章」。其次費肋孟書,是寫給私人的信件,提到有關蓄奴的社會問題,極富有人情味;也為初期教會保留下來,列為聖經。
保祿最後為的三封書信,就是弟鐸書及弟茂德前後書。這是寫給他的弟子,指導他們如何管理教會,所以被稱為「牧函」。這些書信給我們許多初期教會在結構上的資料,十分的寶貴。
保祿的這些書信雖然都寫在福音以前,但是由於其中很少提到耶穌具體的言行,都是在發揮耶穌救恩對人的意義和耶穌基督自己的使命、品位,所以可說是一種對耶穌的言行與救恩的神學反省。初期教會把它們排列在宗徒大事錄之後,是非常恰當的。
希伯來書,在字彙和寫作的風格上,與其他的保祿書信完全不同;但是由於它在思想上,顯然的是受了保祿的影響,所以今日的學者大半以為它不是保祿所寫,而是保祿的弟子寫的。它的形式很像一篇講道辭,對耶穌的品位和他司祭的職務,與舊約的司祭相對比,證明耶穌的司祭職和他所帶來的救恩,遠遠超越了舊約,而且是舊約預言的完滿。這信可能是作者原先準備宣講的道理;因為無法親自到那裏去,遂寫了這篇講道辭,供人宣讀,但是在講道的末尾也加上了書信式的結構和問候等等。至於它寫作的年代和地區,有不少的推測;大約是寫在公元六十年到八十年之間,收信人大概是一群曾皈依基督的猶太人。至於其他方面則所知甚少。
在新約中,有五本書是與若望宗徒有關係的:那就是若望福音、若望壹、貳、參書及默示錄。
若望宗徒是耶穌的弟子中最年輕的一位,在宗徒大事錄裡記載他常常和伯多祿到各地的教會視察。後來他似乎定居在小亞細亞,曾被逮捕迫害,但未至於死地,直到老年他和他的弟子不斷的在厄弗所傳佈福音,得享高年而終。
若望的三封書信,從字彙和思想上來看,都寫在若望福音以前。若望福音則是若望宗徒對耶穌言行的親身見證和宣講的結果。在若望福音寫成以前,大約先有很長的一段口傳宣講時期,在這宣講中,若望和他的門徒不斷對耶穌言行加以反省和整理。因此若望福音的字彙意義深刻,它的結構相當的緊湊而豐富。當若望福音初稿完成後,若望宗徒就去世了,他的門徒們蒐集了許多未列入福音的資料,加上若望的原著,改編成現在所有的福音。所以在若望福音緊密的結構中,或許你曾發現一些剪接的痕跡;其次,若望福音的第廿一章顯然是一篇後加的附錄。若望福音形成最後型式的時間,大概是在公元九十五年到一百年左右。
默示錄,是新約中唯一以默示錄文體所寫成的一本書。所謂默示錄文體,就是用不同的神視方式和各種象徵的描寫來說明天主在歷史中的計劃和末日的景象。實際上,在默示錄中所用的許多象徵性的數字和野獸等等,都是針對當時的現實而寫的。它主要是安慰那些正在受迫害的教會,預告他們:將來耶穌基督和祂的教會,一定會在迫害中獲得勝利。但是它也給我們預示了將來在天堂上贖罪羔羊和永生的勝利。這是新約中很奇特的一本書,有些地方很不容易解釋得清楚。按照教會的傳統,它與若望宗徒有關,但是否由若望親自記述或由他的門徒寫成,則相當的難測了。
除了以上所討論的新約各書之外,還有雅各伯書、伯多祿前後書和猶達書四篇,由於這些書是寫給教會的公開信函,所以從教會初期以來就被稱為「公函」。它們大半都是針對教會當時情形:提出教理方面的指導和倫理方面的勸勉。
伯多祿一書大約是伯多祿的書記寫的,寫作的年代約在六十四年左右,可能發自羅馬,是寫給散居各處的基督信友的一封書信。
雖然按傳統來說,雅各伯書的作者就是主的弟兄和耶路撒冷的主教,次雅各伯宗徒。但是現在的學者大都對這種說法發生疑問。這封書信,在型式上很像一篇講道詞,主要是寫給巴勒斯坦以外皈依的猶太基督信友團體。如果作者真是耶路撒冷主教次雅各伯宗徒的話,那麼,這封信應當在公元六十二年以前寫成,並發自耶路撒冷城。然而由於第二章14節至26節可能暗示到保祿的教訓被人歪曲嘲笑的事,不免使人懷疑此書實非雅各伯宗徒所寫。如此,它應當在一世紀的末葉或是二世紀的初葉完成,可能的發信地點是加里肋亞和敘利亞,但這些學術上的爭論並不能影響到教訓本身的價值。
教會傳統的說法是猶達宗徒寫了猶達書。可是最近的學者都以為,它的17節提到宗徒們時用了一個過去式,所以大家懷疑它是否猶達宗徒寫的。由於它的希臘文極為流利,可見它大概是寫給外邦人的書信。按照今日學者們的推斷,猶達書大約是在公元九十年左右寫成;發信地點無法確定,可能是在巴勒斯坦或者敘利亞。
新約中的最後一部著作,要算是伯多祿後書了,由於伯多祿後書中所駁斥的種種錯誤思想的發生時間,是在公元二世紀的初葉。所以現代的學者大半都說這個信函絕非伯多祿宗徒所寫,而是後人託名偽作的。但這一點卻絲毫不影響教會承認它是來自天主,並在天主的靈感下寫成的。信中特別提醒基督信友們所擁有的高超卓越的聖召;並勸勉他們配合他們的聖召去過一個相稱的生活,期待著天主國度的來臨。按照現在的研究,它可能寫在公元一百四十年左右,但也可能寫在第一世紀的末期或第二世紀的早期,學者們在這方面很多的爭論,不能夠精確的決定。
在看完了新約諸書的寫成經過以後,雖然,你會覺得它沒有舊約寫成經過那麼複雜,但其中也頗有不少的曲折。天主以靈感感動了新約時期的初期教會,不但把耶穌的重要言行和意義用福音的方式記錄下來,祂也使保祿宗徒和其他新約的作者把耶穌的使命、品位、救恩及對每一位基督信友在日常生活中的意義,藉著不同的機會發揮出來。這些書信著作漸漸為初期教會所收集,奉為聖經,並形成教會日後信仰的準則和天主啟示的寶藏。這實在是來自天主莫大的恩賜,它使我們得以在日常生活中,信仰生活中有一個確定的規範可以遵循,也使我們日後生活的教友可對耶穌基督的言行和教訓有一個正確的認識。所以新約對一位有真實信仰的人來說,是應當時常誦念而且按它的教訓在生活中實行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