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沿途事蹟
第二章 沿途事蹟
1–25節 在約旦河東
1 以後,我們照上主對我吩咐的,轉向紅海出發,往曠野進行,我們圍著色依爾山地繞行了很久。
2 那時上主對我說:
3 「你們繞行這山地已夠久了,如今該轉向北方。
4 你吩咐人民說:你們要經過你們的兄弟厄撒烏子孫所住的色依爾地區;他們必畏懼你們,但你們卻應小心,
5 不要與他們挑戰,因為他們的地,連腳掌那麼大的一塊地,我也沒有給你們, 因為我已將色依爾山地給了厄撒烏作產業。
6 你們應用錢向他們買糧吃,用錢向他們買水喝。
7 的確,上主你的天主祝福了你所作的一切,護衛你經過了這遼闊的曠野,這四十年來,上主你的天主常與你同在,使你什麼也不曾缺少。」
8 於是我們繞過了我們兄弟厄撒烏的子孫所住的色依爾,沿阿辣巴路到了厄拉特,和厄茲雍革貝爾,然後轉向摩阿布曠野進發。
9 那時上主對我說:「不要擾亂摩阿布人,不要與他們挑戰,他們的土地我一點也不會給你作產業,因為我已將阿爾給了羅特子孫作產業。
10 原先住在那裡的,是強大眾多,身材魁偉像阿納克人的厄明民族。
11他們像阿納克人一樣,也算勒法因人,但摩阿布人卻稱他們為厄明人。
12 同樣,在色依爾原先住有曷黎人;但厄撒烏的子孫侵佔了他們的產業,消滅了他們,住在他們境內,就如以色列人對上主賜給他們作產業的土地所做的一樣。
13 你們現在起身,過則勒得溪。」我們就過了則勒得溪。
14 從離開卡德士巴爾乃亞到我們過了則勒得溪所用的時間,共計三十八年,直到能作戰的那一代,照上主對他們所起的誓,由營中完全消滅。
15 實在是上主的手攻擊了他們,使他們由營中完全消滅。
16 所有的戰士由民中死盡以後,
17 上主吩咐我說:
18 「你今天路過摩阿布的領土,即阿爾,
19 就要面臨阿孟子民;但不要擾亂他們,不要與他們挑戰,阿孟子民的土地我 一點也不會給你作產業,因為我已將這地給了羅特子孫作產業。
20 這地也算是勒法因人地,勒法因人先前住在那裡,阿孟人稱他們為「匝默組明」。
21 他們像阿納克人一樣,是強大眾多,身材魁偉的民族;但上主卻由阿孟人面前消滅了他們,使阿孟人佔有他們的產業,住在他們境內,
22 正如上主為住在色依爾的厄撒烏子孫所做的一樣:即由他們面前消滅了曷黎人,使厄撒烏的子孫佔有他們的產業,住在他們的境內,直到今日。
23 同樣,阿威人原先住在迦薩附近各村莊內,有加非托爾人由加非托爾來,將他們消滅,住在他們境內。
24 你們起身出發,過阿爾農河。看,我已將阿摩黎人赫市朋王息紅和他的土地 交在你手中;進軍佔領,與他交戰。
25 從今日起,我要使天下萬民在你面前驚慌害怕,使他們一聽見你的消息就戰慄:一看見你的面目就發抖。」
作者在這裡概括簡要地將在約旦河東地區所發生的事記錄下來。按時間來說就是一46所說的:「你們應轉向紅海出發,往曠野裡去」。將長期居留卡德士的事(一46) 完全略而不提,直接陳述輾轉於色依爾區周圍邊緣的事。這與戶一四25所說完全 相同。只是戶一四25之後所記載的許多事蹟,都是在卡德士所發生的,是申書略 而不提的事蹟。戶書的作者繼一四25作了長篇的紀錄,直至二一4才舊話重提,說以民正式向着紅海走去。如今以民遵照天主的命令,開始向着阿辣巴進發,在他們的左邊是厄東人所居住的色依爾山區。終於在到達了紅海附近的厄茲雍革貝爾之後,轉變方向,向着北方前進。繞過厄東人東部的山區,就是在山區的右邊繞道前行。他們穿過摩阿布的東方地區,又經過阿孟人的西方土地繼續前進,終於同阿摩黎人王息紅發生了衝突,打起仗來。厄東及摩阿布人皆與以色列人,有血統上的關係,因為厄東人是雅各伯的哥哥,厄撒烏的後代,摩阿布人卻是亞巴郎的姪子羅特的後代(見創三六1; 一三5–12; 一九36,37)。
作者在這裡關於梅瑟差遣使者,前往厄東人處請求借道的事,絲毫未提。但由以民繞過厄東人地區而行的事實,已可證明使者無功而返,遭到厄東人的拒絕(見戶二〇14–21)。有些學者認為作者在這裡對厄東人嚴詞拒絕請求的無理態度完全沒有提及,原因可能是在記錄這段往事時,兩個民族正發生着歷史上少有的友好關係。作者為了不使厄東人難堪,故此對往事略而不提。不過這只是一種猜測, 真正不提的原因,誰也無法確定。再者這裡是梅瑟的一篇演講記錄,當然在講話時是不可能將每個細小的往事,都加以提出報告的,梅瑟只能提綱挈領的作出簡略的歷史回顧。因此只好對厄東人借道的事略而不提。這可能是真正的原因。再說梅瑟提及往事的目的,只是在提醒以民今後一定要奉公守法忠於上主。為達到這個目的,也實在不需要舊事詳提。
10–12節及20–23節是兩段後人加添的東西,目的在解釋有關史前史時代一些民族的傳說。其用意固然美妙,卻將聖經的行文中斷了,使其上下文不太連接。雖然讀者會立即發現,它是後人加插的手筆,但思高譯本為了顯明起見,乃用括弧將這兩段標列出來。厄東人是古代居住在摩阿布地區的民族,與阿納克人同屬一族,皆是勒法因人的後代。他們被形容成巨人,其實這是誇大其詞的說法。所謂結舌,於是跟隨古代的傳說,且更以誇大其實的言詞,將這些民族描寫成「巨人」。 曷黎人是居住在色依爾山區的古代民族(創三六20–30),後來被厄撒烏的子孫所驅逐同化。作者將這幾個古代的民族放在這裡的原因,也可能是有意指明真正支配人類歷史的是天主自己。作者在厄20–23節一段內還提到了「匝默組明」人, 他們也是巨人的後代(見創一四5)。阿威人是居住於聖地南方,在迦薩附近的一個民族,他們文化低落,故此生活簡陋;可能是曷黎人的親屬民族。他們被來自克里特島的加非托爾人所驅逐。這些加非托爾人同培肋舍特人,於公元前十二世紀進侵客納罕,將西方地中海沿岸的富庶地區據為己有。在這裡尤其是培肋舍特人竟能發揚光大,變成聖地舉足輕重的強盛民族。曾許久以來與進佔福地的以色列民族發生了兵連禍結的流血鬥爭,成了以民的世仇,直至達味時代才將他們的氣勢打消。
26–37節 戰勝河東的阿摩黎人
26 我於是由刻德摩特曠野,派遺使者到赫市朋王息紅那裡,和平談判說:
27 讓我從你國經過,我只走大道,不偏右也不偏左。
28 你按價錢賣給我糧吃,按價錢供給我水喝;只讓我步行過去,──
29 ──如住在色依爾的厄撒烏子孫和住在阿爾的摩阿布人,對我所做的一樣,──好使我過約旦河,進入上主我們的天主賜給我們的地方。
30 但是赫市朋王息紅,不肯讓我們從他那裡經過,因為上主你的天主使他頑固, 使他心硬,好將他交在你手中,就如今日一樣。
31 上主對我說:「看,我已將息紅和他的土地交給了你,你應進軍佔領他的土地。」
32 那時息紅和他所有的民眾出來攻擊我們,在雅哈茲與我們交戰;
33 但上主我們的天主將他交給了我們,我們擊殺了他,他的兒子和他所有的人 民。
34 同時我們也佔領了他所有的城邑,照毀滅律將全城破壞,不論男女或幼童, 全都殺死,沒有留下一個,
35 只留下了牲畜和由佔領的城邑中所奪的財物,作我們的戰利品。
36 由阿爾農谷邊的阿洛厄爾和谷中的城直到基肋阿得,沒有一座城不被我們攻下的,上主我們的天主將這一切全交給了我們,
37 只有阿孟子孫的土地,即雅波克河一帶和山地的城邑,你沒有進攻,全照上主我們的天主所吩咐的。
大致上說來,本段是戶二一21–35的重複記載,重新述說了以民佔領約旦河東阿摩黎人地區的歷史。唯一不同的一點是,由於這些作者的口氣是演講訓話的姿態,因此多強調天主在佔領河東地區的直接行為。事實上固然直接衝鋒陷陣的是以色列百姓,但歸根結蒂,真正賜予勝利者是天主自己。故此這裡的口氣和說法完全正確,無可厚非。如今天主直接出命,令以民起身過阿爾農河,進攻阿摩黎人。阿爾農河是由東方注入死海的一條河流;又是摩阿布及阿摩黎人的天然邊界。此時的以民與前不久,打發探子偵探客納罕地時代的以民已迥然不同。那時他們面對客納罕人膽小如鼠,不敢進攻,因為客納罕人都是些高大強悍的民族,他們的城池又十分堅固,簡直無法攻破。以民自認在他們面前好似蚱蜢一般,不堪一擊(戶一三25–33)。如今他們卻完全判若兩人,他們勇氣百倍,毫無懼色,連最堅強的銅牆鐵壁他們也敢於攻打,而且戰無不勝,攻無不克。十分明顯地,是天主如今在同他們一起衝鋒陷陣,攻城奪地。
26–30節是聖經他處所未記載的消息。就是梅瑟在進攻阿摩黎人國王前,先打發 了一批使者前往國王面前,客氣有禮地請求借道,好使他們走捷徑通往約旦河西 去佔領福地。這裡的記載與戶二〇14–17關於梅瑟打發使者向厄東人借道的情況 如出一轍(戶二〇14–21)。並且也猶如厄東人、阿摩黎人王息紅拒絕了梅瑟的請 求。梅瑟的使者為了獲得息紅國王的恩許,意謂在色依爾山區居住的,厄撒烏的子孫厄東人,以及在阿爾的摩阿布人,十分友善地招待了他們,准許他們過境前行。這與戶二〇18–21所述完全不同,因為事實上厄東人不但不准以民過境,且 不惜以兵戎相見,阻其去路。這種看來似乎是前言不對後語的記載,如何自圓其說?我們可以相信戶二〇18–21的記載是正確無誤的,厄東人的確拒絕了以民的 要求。在這裡梅瑟是在以演講的姿態述說往事,而不是在寫出著作歷史,其口氣 自然比較輕鬆自在,皆在表示他如何苦心孤詣地祈求息紅國王借道使以民通過。 或者也可能是在說,當以民圍繞厄東及摩阿布人的東方國境而行時,並沒有受到他們的任何干擾。這一點在申二三4,5亦得到了間接的證明,因為在那裡作者固 然責斥了厄東及摩阿布人,因為當以民沿其邊界前進時,他們竟沒有克盡東方人好客的職責,向以民奉獻餅和水,卻沒有指摘他們曾向以民進攻,阻其去路。現在梅瑟向阿摩黎人王所要求的,不過是同等的待遇。雖然梅瑟許下以民過境時將 絲毫不干擾阿摩黎人的社會秩序,他們要沿大路不偏不倚地直行,如果以民需要什麼東西,一定要付出公道的價錢。可是阿摩黎人王息紅仍然嚴加拒絕。作者在這裡看到天主的作為:「天主使他頑固,使他心硬」(30節),目的在將他交付於以色列人的手中。在這裡聖經的作者一本以民的習性,將人為的因素略而不提, 一切歸功於天主;雖然事實上多次只是天主所准許的事,卻說成是天主所干預完成的事。結果一切阿摩黎人的城市皆陷以民之手。阿洛厄爾城位於阿爾農河岸上,被梅瑟佔領之後,劃分給勒烏本支派(蘇一三9),但為加得支派所重建(戶三二34)。「谷中的城」(36節),因為沒有指出其名,故不知所指為何城。基肋阿得是河東的地區名,雖然它的面積由於環境的變遷而大小互異,但大致上說來,它是北起雅爾慕克河,南至阿爾農河的中間地帶,有時亦遠至雅波克河。在羅馬人時代此名竟代表全部約旦河東地區。阿剌伯人稱其為阿革隆,以迄於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