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梅瑟蒙召
第三章 梅瑟蒙召
本章同四1-17很可以說是一個密切相連,不可分割的段落。因為這一大段不但文章、用詞、格式等完全統一,而且敘事簡潔,有條不紊,可說是一段優美卓絕的記載。它的分析大致如下:(一)天主以隆重奇妙的方式,在著火的荊棘中顯現(三1-10)。(二) 梅瑟對天主的召叫推三阻四,第一個困難是他人微言輕,自認沒有資格接受天主的重託(三11,12)。(三)第二個困難是他不知道顯現給他的神明叫什麼名字(三13-22)。(四)第三個困難是他對百姓講話時沒有憑據,以證其身份,也沒有顯奇蹟的本能(四1-9)。(五)第四個困難是他沒有口才,不善於辭令。天主命亞郎作他的助手,並替他講話。(四10-17)。
1-10節 天主顯現
1. 那時梅瑟為他的岳父,米德楊的司祭耶特洛放羊;一次他趕羊往曠野裡去,到了天主的山曷勒布。
2. 上主的使者從荊棘叢的火焰中顯現給他;他遠遠看見那荊棘為火焚燒,而荊棘卻沒有燒毀。
3. 梅瑟心裡說:「我要到那邊看看這個奇異的現象,為甚麼荊棘燒不毀?」
4. 上主見他走來觀看,天主便由荊叢中叫他說:「梅瑟!梅瑟!」他回答說:「我在這裡。」
5. 天主說:「不可到這邊來!將你腳上的鞋脫下,因為你所站的地方是聖地。」
6. 又說:「我是你父親的天主,亞巴郎的天主,依撒格的天主,雅各伯的天主。」梅瑟因為怕看見天主,就把臉遮起來。
7. 上主說:「我看見我的百姓在埃及所受的痛苦,聽見他們因工頭的壓迫而發出的哀號;我已注意到他們的痛苦。
8. 所以我要下去拯救百姓脫離埃及人的手,領他們離開那地方,到一個美麗寬闊的地方,流奶流蜜的地方,就是客納罕人、赫特人、阿摩黎人、培黎齊人、希威人和耶步斯人的地方。
9. 現在以色列子民的哀號已達於我前,我也親自看見埃及人加於他們的壓迫。
10. 所以你來,我要派你到法郎那裡,率領我的百姓以色列出離埃及。」
天主實在是至為明智的天主,他以柔和緩慢卻有條不紊的手法,一步步地準備,使自己既定的救援人類的計劃得以順利的完成。如今是天主揀選自己僕人梅瑟去拯救受苦的人民的時候。作者先準備天主顯現的那驚人的一幕,藉著這個顯現天主要召選梅瑟,並賦予他重大的使命。梅瑟既已成了米德楊司祭耶特洛的家人,便應盡他份內的職務,所以趕著岳父的羊群到山區去牧放。聖經說他去的地方是曷勒布山區,是天主的山(1節)。曷勒布山位於西乃半島的南方,此山與西乃山多次相提並論,混合而談。不過有的學者謂,大概曷勒布是指山脈而言,西乃山卻是在指示它的一個山峰。作者預先說出它是「天主的山」(見一八5 申四10,15; 五2 列上八9)。很明顯的是下一步的伏筆。意謂因為天主要在這個山上顯現出來。不過也非常可能在梅瑟到來此處之前,它為米德楊人已是一座聖山,是神明居住的地方。曷勒布或西乃山是由西北向東南伸展的,約有三十公里長的山脈,它有兩個山峰,一名慕撒峰,高二二四四公尺;一名塞爾巴耳峰,高二〇五二公尺。二峰互爭是天主顯現的地點,因為學者們的意見分歧。曾有一時委耳豪森及其跟隨者強調,西乃山的地點不是在半島的南方尖端處,而是在厄拉特海灣西部的卡德士附近。不過這個曾經轟動一時的新鮮理論,由於沒有堅固的基礎,漸漸被人所遺棄,而傳統的地點仍然是目前絕大多數學者所主張的意見。
正當梅瑟趕著羊群在那幾乎是萬籟俱寂的山區中行走的時候,突然之間,梅瑟看到在荊棘中燃燒的一團火焰(2節)。火在聖經上常是天主聖德的象徵,因為火有煉淨的能力,使一切髒污的東西消除淨盡。因為它燃燒一切,使其化為烏有。此處所說「上主的天使」,應視作天主自己,是為後人所加,以證天主的崇高偉大,因此他藉著天使向人顯現,傳達天主的旨意,或完成天主的使命。梅瑟注意到烈火雖然在荊棘上燃燒,卻沒有被燒毀,這是個非常奇特的,前所未見的現象(3節)。所以他基於好奇心,走上前去,看個究竟。就在此時他聽到一個突如其來的聲音,警告他不要前行,因為他所「站的地方是聖地」(5節)。天主隆重的警告在說明,人如果沒有潔淨自己,不敢走近天主神聖不可侵犯的範圍之內。為以色列人來說,天主的特徵,就是他的神聖性。就如同希臘人的神明的特徵一樣是不死不滅的神體。在舊約中幾時提到天主的聖德,便使人同時聯想到天主的純潔,不可侵犯及超越性。天主居住在一個任何人都不能接近的範圍中,在它的周圍有一道與外界完全隔離的障礙,這就是他的聖德。這個聖德使他超越一切受造之物,高高在上。本段的記載,就正是在強調天主的超越性,這是聖經神學中的一個基本觀念。梅瑟必須先要脫鞋才可以進入天主神聖的範圍。脫鞋的原因是因為腳上的鞋是走路的時候,於不知不覺間踏過一些按法律不潔的東西。任何不潔之物,不得接近天主。直到目前回教人士,每進寺院時,必須要脫鞋,換上另一雙在外面向來未被用過的特備鞋子。其用意和來歷就是這聖經的記載所致。諸凡一切閃語系民族對自己的聖殿都十分謹慎小心,不使任何不潔之物接近神明的居所。因此目前僅有的數百位撒瑪黎雅人,每年登上革黎斤山慶祝踰越節日時,必須要赤足上山。就連在基督的新約教會內,這種觀念仍有蛛絲馬跡可尋,例如希臘的東正教會禁止月經中的婦女進入聖殿,至今亦然。梅瑟見到那種奇特的現象,又聽見天主警告的聲音,才恍然大悟,知道他所站的地方,就是聖地的邊沿。天主在警告之餘,也告訴梅瑟,它就是聖祖們的天主。更不厭其煩地說:「是巴郎的天主,依撒格的天主,雅各伯的天主」(6節)。這一連串的頭銜好似使天主憶起與聖祖訂立的盟約,基於這個盟約,天主要領導聖祖的後代進入客納罕地。梅瑟在此對所見所聞,感到非常恐懼害怕,好似不知所措,本能的將臉遮蓋起來,「因為怕看見天主」(6節)。在古代以色列人的腦海中,誰看見了天主的威嚴,便不能再生存。於是「誰看見天主,必死無疑」(出一九21; 三三20,23 申五25 民一三22 列上六19-21),竟成了以民盡人皆知的格言。為避免死亡,只有掩面不看天主,這就是梅瑟的作為。
緊接著天主向仍在暈頭轉向不知所措的梅瑟,聲明顯現的目的,就是「我看見我的百姓在埃及所受的痛苦……我要下去拯救百姓脫離埃及人的手,領他們離開那地方,到一個美麗寬闊的地方,流奶流蜜的地方」(7,8節)。天主注意到百姓的痛苦,也知道如今已是伸出他大能的手臂加以拯救的時候。於是以擬人的方式說,他要下去,到埃及去拯救百姓。這種說法非常符合以色列人的構想。在這之前,聖經已數次說過,天主下降人間,視察一切。例如天主下來看看人們修蓋的巴貝耳塔(創一一5),下去看看索多瑪及哈摩辣惡貫滿盈的城市(創 一八21)。這種生動逼真,引人注目的說法,尤其見於雅威卷集中。因為它是一種比較活潑、生動、天真、單純以及更具平民色彩的傳說。如今天主下降塵凡的目的,是要揀選梅瑟作為拯救百姓的工具,使困苦中的百姓脫離為奴之地的埃及。天主拯救百姓的計劃是有目的的,就是要領他們進入他所預許的福地。那裡是「流奶流蜜」的地方,這自然是誇大其詞的說法。目的好似在刺激百姓的幻想及好奇心,好使他們甘心情願的離開他們久居之地的埃及。事實上客納罕地遠不如以民所居住的哥笙地區那麼肥沃美麗。但是與梅瑟現在所處的西乃山荒漠地區比起來,就遠過之而無不及了,那簡直是人間的樂園。誠然,在依撒格賜予雅各伯的祝福中,曾言客納罕地是盛產葡萄及小麥的肥沃地區(創二七27,28)。當以民打發出去的偵探自聖地歸來後,也證實那是個理想的地區。並引用了這裡的話來形容土地的肥美是「流奶流蜜」的地方(戶一三28)。不論如何,對目前在埃及受人欺凌壓迫的以民來說,客納罕地畢竟是個自由地區,他們在那裡可以無憂無懼,自由愉快地任所欲為,過自食其力的獨立生活,遠較埃及的奴隸生活要好得多了。
作者雖將客納罕地數個民族的名字放在天主的口中,但學者們咸認為是後期編者的話。那裡的客納罕人,他們原居於地中海岸近海之區,以及一部份居住在約但河谷。這個民族命名非常籠統不清,阿摩黎人屬閃語系民族,是中東西部地區的一個民族,其名早見於楔形文件上。赫特人原是現今土耳其地區的民族,由於國勢日強,開始向外發展,而進入客納罕地,其名見於阿瑪爾納文件。培黎齊人有時與勒法因人相提並論,是客納罕地的原屬居民(見蘇一七15),多居於客納罕地的中部山區(見創一三17; 三四30)。他們與閃語系諸民族無關。希威人,按聖經的記載,他們居住在聖地的基貝紅及舍根一帶(蘇九7 創三四2)。耶步斯人,居住(撒下 五6)。這個原居客納罕地諸民族的名單,亦見於其他地方(出二三23; 三三2; 三四11申 二〇17 蘇一一9)。不少學者咸認為它不是聖經原作者的手筆而是後期某一位編輯者的所為。不過它已成了聖經的典型模式,故被更後期的作者三番五次的加以引證。
11-15節 天主聖名的啟示
11. 梅瑟對天主說:「我是誰,竟敢去見法郎,率領以色列子民出離埃及?」
12. 上主回答說:「我必與你同在;幾時你將我的百姓由埃及領出來,你們要在這座山上崇拜天主,你要以此作為我派你的憑據。」
13. 梅瑟對天主說:「當我到以色列子民那裡,向他們說:你們祖先的天主打發我到你們這裡來時,他們必要問我:他叫什麼名字?我要回答他們什麼呢?」
14. 天主向梅瑟說:「我是自有者。」又說:「你要這樣對以色列子民說:那「自有者」打發我到你們這裡來。」
15. 天主又對梅瑟說:「你要這樣對以色列子民說:上主,你們祖先的天主,亞巴郎的天主,依撒格的天主和雅各伯的天主,打發我到你們這裡來,這是我的名字,直到永遠;這是我的稱號,直到萬世。」
梅瑟清楚的聽到天主的委託,要他前往埃及拯救受苦中的以民,他不但沒有爽快地慨然承當,卻唯唯諾諾,頗有顧左右而言他之勢,且找出種種理由,加以推脫。首先是人微言輕,說話不會生效,人們也不會相信他,他更沒有資格覲見埃及法郎(11節)。尤其是當他憑自己的身價,向同胞說明要領他們出離埃及時,將不會有人跟隨他。而且他離開同胞,在曠野中過度離群索居的生活,已有不少年代,同胞早已將他忘掉,甚至視同陌生路人,他實覺無資格前往。再說天主賜與他的使命,也的確是既大且重,非人力所能完成,他更自覺無力勝任。天主見梅瑟如此膽怯,非但沒有生氣,卻鼓勵安慰他,告訴他不必驚慌,因為他不會是單人匹馬前往,而是有天主大力的扶助。「我必與你同在」(12節),這是天主將要扶助的保證。天主猶怕梅瑟仍然懷疑,當即許給他一個憑據。就是當他將以民自埃及救出之後,他們要來這座目前梅瑟所處的山上,來向天主奉獻祭祀。這在向梅瑟保證,他的使命一定會成功,就是百姓一定要來此地舉行敬禮。但是梅瑟仍然疑心橫生,不以天主的許諾為滿足,設法擺脫天主給他的重大使命。於是又說出了另一個困難,就是他將以誰的名義來從事這件工作?將要扶助梅瑟完成任務的那個神明,也就是要自水深火熱中拯救以民的神叫什麼名字(13節)?天主立即作了答覆,說出了自己的名字。但是這個答案,卻是個令人百思不解的答覆:「我是自有者(雅威)」(14節)。這在梅瑟看來,是個模糊不清,聊勝於無的答案。我們可以想像得到,當時梅瑟那種目瞪口呆,不知所措的狼狽情形,正是基於天主聖名如此神妙莫測的性質,使後世的猶太人對它表現了極度熱切的敬禮,竟不以「耶和華」代替雅威。這固然是極端造作的結果,但他們的用心良苦,卻值得人們加以尊敬。不過後期的基督徒竟也將錯就錯的將雅威譯成「耶和華」,那就說不過去了。事實上時至今日不少學者企圖找出雅威的真正含意,但沒有圓滿的結果。思高譯本多稱他為「上主」,很少直稱雅威,更從來沒有作「耶和華」,因為那是錯誤的說法。梅瑟的用意原是要找出天主的真名實姓,好使他的同胞相信他的言語和使命;並且在必要時利用這個神的姓名來實行奇事妙蹟。有人謂梅瑟有意用天主的名字來玩弄魔術,但這是毫無根據的說法,是利用埃及人的習俗來解釋聖經的企圖,但並不時常正確。誠然,埃及人認為只要只知道某某一位神的姓名,尤其是他神秘的名字,則對這位神便具有某一種力量。知道此神秘名字的人,只要一呼號他的名,他便只有順服地聽從此人的任何祈求。所以埃及人所追求的是盡力發掘眾神的姓名,誰知道的越多,越正確,便越有行邪術的力量。梅瑟的目的卻十分明顯,為使百姓藉著這個神名來信徒並跟隨他前往曠野,去到上主的聖山來向天主頂禮膜拜。
關於「雅威」的含意,學者們意見紛紜,很難斷定孰是孰非。例如有人謂它有「造物主」的意思。他既然是萬物的造主,一切皆屬他權下。所以這個名字最能鼓勵梅瑟,放心大膽的去履行他的任務,完成天主給他的使命。這個觀念也完全貫徹了全部聖經,它是真神與假神基本的區別點。尤其先知們常以天主是造物主,來證明天主是真神。這個說法固然很好,但與希伯來文法卻不相符合。因此另有人謂,它的意思是「自有者」,這是思高聖經所跟隨的意見。天主是自有的,這是任何受造之物所沒有的特性。又有的學者以「永在者」來解釋這個名詞,不過它與「自有者」大同小異。因為天主是自有的,因此他自永遠就有,因此是「永在者」。又有人解釋為「諾言的成就者」,意即既許必踐的天主。由此可見「雅威」這個名稱,的確是神妙莫測令人費解的名字。
16-22節 拯救以民的步驟
16. 你去召集以色列的長老,對他們說:上主,你們祖先的天主,亞巴郎的天主,依撒格的天主和雅各伯的天主顯現給我說:我實在注意到你們和你們在埃及所遭遇的一切。
17. 因此我決意領你們擺脫埃及人的壓迫,到客納罕人,赫特人,阿摩黎人,培黎齊人,希威人和耶步斯人的地方,即流奶流蜜的地方去。
18. 他們必會聽你的話。你要同以色列的長老去見埃及王,對他說:上主,希伯來人的天主遇見了我們;現今請讓我們走三天的路程,到曠野裡向上主我們的天主舉行祭獻。
19. 但是我知道,若不用強硬的手段,埃及王決不會讓你們走。
20. 因此,我要在埃及伸手顯各種奇蹟,打擊那地;以後他才放你們走。
21. 我必要使這百姓在埃及人眼中蒙恩,因此,你們離去時不致空手而去。
22. 每個婦人應向鄰舍的婦女,向住在自己家中的女人索取金飾、銀飾和衣服,穿戴在你們子女身上,這樣你們就剝奪了埃及人。」
梅瑟雖然對天主的使命推三阻四地不願接受,但天主的意志已堅,非要他去不可。於是便直接了當的向他宣佈應走的步驟。首先他必須要立即趕回埃及,去見那裡以民的長老,就是各支派、各家族的負責人,向他們宣佈天主要拯救他們的計劃。應當向他們強調的一點,是他們祖先的天主,就是亞巴郎、依撒格及雅各伯的天主,命令他向民眾傳報這個消息(16節)。換句話說,梅瑟應當提醒及喚起民眾自他們祖先所領取的宗教熱忱,使他們憶起,天主曾向他們的祖先所作的許諾,就是要引領他們進入美好富裕的地區,去過那無憂無懼的幸福生活。如今已是天主滿全和兌現祂諾言的時候了。因為天主如今要看顧祂的百姓就是要將他們由為奴之地領出去。後來梅瑟從這些長老中揀選七十二人,來代替自己管理民間的事務,不過這是出離埃及以後的事。我們不妨在此一提的,是這些長老的合作是不可或缺的。因為他們在民間有根深蒂固的基礎,又有豐富的經驗,他們可以幫助梅瑟建立新的國家,訂立新的法律,統治全國的百姓。這種工作只靠梅瑟本人是完全無能為力的,因為由平民百姓而來的阻力太過巨大(見戶一一6)。
這些長老也應以民間真正代表的身份,陪同梅瑟去見法郎,要求准許他們離開埃及,好去到曠野之地祭獻他們的天主(18節)。梅瑟在此要求出離埃及的理由是祭獻上主。這種說法,只是避重就輕的說辭,免得招惹埃及人的疑慮和憤怒。另一方面,梅瑟本人也承認,以民的祭獻方式是埃及人所討厭的(見出八22)。於是正好順水推舟,要求離開埃及人去舉行自己的宗教儀式。所說的「走三天的路程」,不必按字解釋,至少一定沒有意思到達西乃半島的曷勒布聖山,那是不可能的。以色列人必須要表示無意自埃及逃出,所以不能要求太多的時日,根本不能要求去西乃山,那太遙遠了。因此「三天的路程」,只是一種民間的說法,在指示一般普通適當的距離(見創三〇36)。為了賠補以民在埃及所受的壓迫,以及白白為埃及人所作的苦工,天主命令他們要盡可能的將埃及人的金銀衣服和首飾剝奪後帶走(22節)。過去曾有些教會的敵人,藉此來控告天主令人拿取不義之財,這是違反正義的行為。其實一切的財物皆屬於上主,上主可以任意分施與人,更何況以色列人也的確受到埃及人不公平的壓榨,給他作了多年的牛馬苦工,卻沒有獲得應有的報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