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曠野事件

第十七章 曠野事件

本章記載了兩個在曠野中發生的重要事情。其一是梅瑟在瑪撒和默黎巴地方,為了使百姓獲得急需的清水,以杖擊石,由巖石中湧出大量的甜水,使百姓痛飲(1-7 節)。第二件重要的大事,是與阿瑪肋克人發生的戰爭(8-16節)。

1-7節 梅瑟擊石出水

1. 以色列子民全會眾按照上主的吩咐,由曠野起程,一站一站地前行,然後在勒非丁安了營。在那裡百姓沒有水喝,
2. 因此百姓與梅瑟爭吵說:「給我們水喝罷!」梅瑟回答他們說:「你們為什麼與我爭吵,為什麼試探上主?」
3. 因百姓在那裡渴望水喝,就抱怨梅瑟說:「你為什麼從埃及領我們上來?難道要使我們,我們的子女和牲畜都渴死嗎?」
4. 梅瑟向上主呼號說:「我要怎樣對待這百姓呢?他們幾乎願用石頭砸死我!」
5. 上主回答梅瑟說:「你到百姓面前去,帶上幾個以色列長老,手中拿著你擊打尼羅河的棍杖去!
6. 看,我要在你面前站在曷勒布那裡的磐石上,你擊打磐石,就有水流出來,給百姓喝。」梅瑟就在以色列的眼前照樣作了。
7. 他稱那地方為瑪撒和默黎巴,因為以色列子民在那裡爭吵過,並試探過上主說:「上主是否在我們中間?」

西乃半島既然是荒蕪人煙的乾旱之地,生活在其間最重要的東西是飲水。這一區固然有幾個小型的綠洲,但為數很少,彼此的距離又很遠。當然水泉水井更是少見了。以民如今正在一步步的向著曠野的中心地帶進發,因此也更感覺到飲水的需要。就在他們到達了一個新紮營的地方時,這裡名叫勒非丁,竟完全沒有水喝了。全體百姓口渴難忍,開始叫苦連天,怨聲載道,終於向梅瑟提出了非常激烈的抗議。簡直是直斥其非,不應該將百姓領到曠野裡去,使他們口渴至死。梅瑟也不甘示弱與百姓辯駁,責斥他們沒有對天主足夠的信心:「你們為什麼試探上主」?意思是說,在見到天主多次的奇蹟威能之後,為什麼仍不相信天主,仍然故意試探天主?天主命令梅瑟帶著民間的長老,好使他們作為天主即將要顯示奇蹟的證人,因為他們是百姓的代表。天主還命梅瑟拿著自己的手杖,就是他多次在埃及為顯奇蹟所用過的手杖。梅瑟要以手杖打擊在曷勒布的一塊盤石,石頭便要出水。這裡所說的曷勒布只是個很籠統的說法,目的在指明這次奇蹟與後來在卡德士擊石出水的奇蹟是兩回事(見戶二〇1-13)。事實上此時以民還沒有到達曷勒布,所以此名是後人所加。梅瑟果然遵照天主的吩咐用杖擊石,而清涼的活水竟由堅硬的石頭中滾滾流出,於是梅瑟稱那個地方為瑪撒和默黎巴,意即「試探」和「爭吵」,「因為以色列子民在那裡爭吵過,並試探過上主」(7節)。果然目前在西乃半島走向西南方向的路上,有一塊巨大的磐石。在這塊磐上很清楚可以見到數條流水的明顯痕跡,痕跡呈淺紅色,實在令人驚奇不已。筆者也曾親眼見到這塊岩石,當地的伯都音遊牧民族以及久居曠野的東正教會士們,皆堅信不移它就是當時梅瑟以手杖打擊的那塊巨石。並且自很久以來人們便稱它為「梅瑟磐石」。不過學者們大都不太相信這種古來的傳說。在經過科學家的鑑定之後,認為在它上面的確有過經年累月流水的現象。但它目前的位置已非原址,它是在很久很久以前,由於地震,自高山頂上被震動滾動下來的一塊岩石,正好落在目前的位置,再未被人移動過,也不可能移動。並且它的體積是那麼龐大,也不可能以人力來移動的。事實是否如此,不得而知。

猶太的後期解經學者,頗有見地地認為,喝水的重要性不次於吃飯,而曠野中的水又是那麼缺少,因此他們認為,當時出水的那塊石頭,天天陪伴了以民,因為他們天天需要飲水。而且那不是一塊普通的石頭,因為在它上面有天主站在那裡(6節)。聖保祿就是根據這一點,認為耶穌基督是賜人活水的磐石:「弟兄們,我願意提醒你們,我們的祖先都曾在雲柱下,都從海中走過,都曾在雲中和海中受了洗而歸於梅瑟。都吃過同樣的神糧,都飲過同樣的神飲。原來他們所飲的,是來自伴隨他們的神磐石:「磐石就是基督」(格前一〇1-4)。由基督這個磐石上發出「湧到永生的水泉」(若四14)。就是藉著基督所賜與我們的聖神的恩寵。

8-16節 戰勝阿瑪肋克人

8. 那時有阿瑪肋克人來,在勒非丁同以色列人作戰。
9. 梅瑟向若蘇厄說:「你給我們選拔壯丁,明天去同阿瑪肋克作戰,我手中拿著天主的棍杖,站在這高岡頂上。」
10. 若蘇厄就照梅瑟吩咐他的作了,去同阿瑪肋克作戰;同時梅瑟、亞郎和胡爾上了那高岡頂上。
11. 當梅瑟舉手的時候,以色列就打勝仗;放下手的時候,阿瑪肋克就打勝仗。
12. 終於梅瑟的手舉疲乏了。他們就搬了塊石頭來,放在他下邊,叫他坐下,亞郎和胡爾,一邊一個托著他的手:這樣他的手舉著不動,直到日落的時候。
13. 於是若蘇厄用刀劍打敗了阿瑪肋克和他的人民。
14. 上主向梅瑟說:「將這事寫在書上作為紀念,並訓示若蘇厄,我要從天下把阿瑪肋克的紀念完全消滅。」
15. 梅瑟築了一座祭壇,給它起名叫「雅威尼息」,
16. 說:「向上主的旌旗舉手,上主必世世代代與阿瑪肋克作戰。」

西乃曠野雖然是赤地千里的荒野,卻並不是完全沒有人在那裡居住。只是人數較少,故此勢力亦不強大。就有一批名叫阿瑪肋克的遊牧民族,他們被認為是厄撒烏的後裔(創一四7)。原居住在巴力斯坦南方及埃及之間。因為它是個遊牧民族,故此流動性很大,被稱為「民眾之首」(戶二四20)。由於他們的生活環境很差,便只有靠搶劫來維持生活。他們的對象尤其是那些行旅、商人和比較弱小的民族。於是剛進入西乃半島的以色列人便成了他們掠奪的對象。他們在急需食品時,甚至不惜向埃及人劫掠。致使埃及對這些搶劫成性的民族,感到非常頭痛,只有在邊界上修建防禦工事,阻止他們的流竄騷擾。此時以民的首領梅瑟,立即發出警告,令若蘇厄組織軍隊,加以自衛抵抗,免使百姓遭受財產和生命的損失。此時的以民剛由埃及出來不久,正好攜帶著大批的財物金銀,自然比曠野中的這批飢腸轆轆的阿瑪肋克人要富裕多了,也正好成了他們搶劫的對象。若蘇厄接受梅瑟的命令勇敢抗敵,使敵人大敗,潰不成軍。但是作者對若蘇厄及其手下士兵的英勇奮戰,略而不提,卻盡力宣揚上主天主的偉大作為。是天主幫助以民打敗了阿瑪肋克人,是天主自己決定要將他們盡行消滅。另一個促成以民勝利的有力人物是梅瑟,他以祈禱支援以民的戰爭。獲得圓滿的勝利之後,梅瑟為了紀念這次的勝利,也是以民第一次同外邦人民作戰所獲得的勝利,修建了一座祭台,並給它命名為「雅威尼息」,意思是「上主是我的旌旗」。天主命令梅瑟將這個勝利的經過紀錄在書本上,以資流傳後世。這是第一次提到梅瑟書寫紀錄的事,後世的學者多引用這句話來證明五書的確是出自梅瑟手筆的著作。值得我們注意的,是天主命梅瑟紀錄的是戰爭的經過,這並不包括全部的出谷紀一書,更沒有將全部五書包括在內。因此學者們的論斷未免有言過其實之嫌。由於阿瑪肋克是個劫掠成性的民族,以民根本不能和它和平相處,所以天主命令若蘇厄要對這個民族作殊死的鬥爭,並且要將這個命令以宣誓的方式下傳後世的子孫。修建祭台紀念勝利的事,與聖祖們的行為十分相似(見創三三20)。祭台的名字「上主是我的旗幟」,很可能是戰爭中以民的口號。他們曾經大呼「上主上主」作為衝鋒陷陣的口令,且因此獲得了絕對的勝利。因此對以民來說,「上主」這個稱呼成了勝利的保證。希臘譯本譯作「上主是我的避難所」,意義比較消極,不如前者積極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