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梅瑟回到埃及
第五章 梅瑟回到埃及
整個第五章的記載,是梅瑟進見法郎,商討釋放百姓的事。這是進見商討的第一回合,後來還有數次的進見。駔者在這裡以細緻的手法描述了當事人的心理反應,是非常合情合理、生動活潑的描述。作者並將當時的風俗人情、習慣和禮儀記錄的頗為詳盡,完全是當時埃及的習尚,是真正埃及的歷史背景,而且它的地理環境也非常切合,就在尼羅河三角洲地帶。法郎的宮殿看來距離希伯來人作苦工的地方僅有咫尺之遙。本章資料的來源,由雅威及厄羅音卷所供給。
1-5節 梅瑟和亞郎進見法郎
1. 此後,梅瑟同亞郎去見法郎說:「以色列的天主雅威這樣說:你應放我的百姓走,好叫他們在曠野裡過節拜我。」
2. 法郎問說:「誰是雅威,我該聽他的命,放以色列走?我不認識雅威,也不放以色列走。」
3. 他們回答說:「希伯來人的天主遇見了我們。請讓我們走三天的路到曠野裡,向上主我們的天主獻祭,免得祂用瘟疫兵刀擊殺我們。」
4. 埃及王回答他們說:「梅瑟、亞郎啊!你們為什麼妨礙百姓工作呢?去服你們的勞役罷!」
5. 法郎又說:「現在他們比本地人還多,你們竟然叫他們歇工?」
作者很明顯的指出,當時法郎的宮殿就在尼羅河三角洲的東部地區,而且希伯來人也居住在附近不遠的地方。按照多數學者的意見,迫害以民的法郎是辣莫色斯二世及默乃弗大,亦即第十九王朝時代的法郎。如果此說屬實,正好與它的歷史背景互相吻合。因為就是在這個時代,法郎將自己的宮殿搬來尼羅河三角洲地帶,必且在附近開始大興土木,修建丕通和辣默色斯二城。詠七八12曾記載,梅瑟在左罕(即塔尼斯城)行了奇蹟。塔尼斯是埃及最古老的城市之一,曾是數個朝代的首都(戶一三22, 依一九11,13; 三〇4)。而且它的位置就在尼羅河三角洲的東邊,所以是非常合乎事實的說法。我們可以想到,梅瑟和亞郎只不過是普通的平民百姓,而且還是以奴隸身分出現的。梅瑟又殺過埃及人、犯過罪,不容誅於國法,並且逃亡有年。二人以這種身分和背景,要想進見埃及大帝國顯赫的法郎,是難而又難的事。一定費了許多周折,才終於獲得接見。可見作者竟對這些困難隻字未提,只若無其事地告訴我們梅瑟和他的兄弟進見法郎去了。二人告訴法郎,以色列的天主要求他們,到曠野中去過節並奉獻祭品(1節)。為什麼說到曠野中去祭獻天主呢?原因十分簡單,因為以民向來是半遊牧民族,在曠野中放羊的時間多過定居的時期,故此他們敬神的地方多建設在曠野地帶,象徵他們的神和他們在曠野中同處共居。祭獻的目的是避免疾病、瘟疫、殘殺和戰爭(4節)。這是一種朝聖性質的旅行,就如目前許多教友前往巴力斯坦,或者回民前往麥加朝聖的旅行相似。只是時代變了,旅行的方式完全不同了。前者是步行,後者則是作飛機前往。因此這種朝聖的風氣與古代曠野中的游牧生活頗有關係。法郎一聽到梅瑟傳達的天主的要求,覺得非常奇怪。自己既然不認識這位以色列人的天主,也就覺得無責聽從祂的命令。法郎是多數邪神的敬奉者,所以他並不反對以色列人有自己的神明,但強調自己無責向祂俯首稱臣,因為自己與祂毫無關連。法郎可能認為這位天主也不過是眾多亞洲民族的一位不見經傳的神明之一,祂如何可以同埃及偉大的太陽神辣來相比?因此大可不必為了祂的命令而費神操心。法郎開始懷疑,以色列人向他作出了別有用心的要求。其實敬神祭獻是小事,主要的是他們有意偷懶,藉著敬神想出去休息幾天。許久以來他們未去過曠野,因此有意逃走,至少有意偷懶,所以回答說:「你們為什麼妨礙百姓工作呢?」(4節)。法郎認為使百姓俯首帖耳的聽命服從最好的方法,是使他們整日作如牛似馬的苦工,使他們天天筋疲力盡,那就再也無力反抗了。何況他們的繁殖力是如此之強,目前他們的人已多過了ˋ己的百姓,所以必須要繼續向他們大施壓力的。這一段對話的紀載非常精彩,並且有條不紊,且完全合乎人們的心理。
6-19節 苦工百上加斤
6. 那一天法郎命令那些百姓中的監工和工頭說:
7. 「你們以後不要再像往日一樣,給百姓作磚用的草稭,叫他們自己去拾草。
8. 但你們仍向他們要往日所做的同樣磚數,一點也不可減少,因為他們懶惰,所以才吶喊說:我們要去像我們的天主獻祭。
9. 應給這些人加重工作,使他們只工作,而不聽謊言。」
10. 百姓中的監工頭遂出去向百姓說:「法郎這樣吩咐:我再不給你們草稭。」
11. 你們看哪裡能找到草稭,就到那裡去拾!但應有的工作一點也不可減少。」
12. 百姓就分散到埃及全境,拾取麥莖充當草稭。
13. 監工催逼說:你們每天應該完成當天的工作像從前有草稭時一樣。
14. 法郎的監工責打他們所派出的以色列子民的工頭說:「你們昨天今天為什麼沒有完成像前天所做的磚數呢?」
15. 以色列子民的工頭遂去向法郎訴苦說:「你為什麼這樣對待你的僕人呢?
16. 不給你僕人們草稭,只對我們說:做磚罷!原是你人民的錯,你卻來打你的僕人們。」
17. 法郎回答說:「你們太懶惰了!所以說:讓我們去祭獻天主!
18. 現在都快去做工!絕不供給你們草稭,但是磚數該如數交上。
19. 以色列子民的工頭因所出的命令說:「你們每天應做的磚數,不得減少。」便知自己更陷於困境中。
梅瑟和亞郎進見法郎,不但全無效果,且一敗塗地,更有甚者,是完全得不償失。百姓原來已不堪負荷重擔,如今更是百上加斤,使百姓更是苦不堪言。法郎將監工和工頭叫來,命令他們今後要加重以色列百姓的苦工,不要提供給他們作磚用的草稭,令他們自己去找,每天的工作卻不得減少,應當照數作完。在尼羅河地區時至今日,當地的百姓,仍然利用河中的淤泥,混和上草稭,使淤泥堅固,用模型作成磚,在烈日下曬乾之後,用來作建築的材料;當時以色列人的苦工就是這樣。由於法郎新的命令,以色列人必須要回去到田間去找野草和麥稭,用來作磚。以前這些草稭原是不勞而獲,有人供應的,如今必須要親自去找,無形中倍增他們的勞苦和加重了他們的負擔。監工手中的木棒和鞭子又是無情的,到時如果不能如數交工,便要受到無情的痛擊。由考古學上我們知道,埃及當時還有另一種官員,即書記一類的人員。他們必須要忠實的記錄每人工作的成效。這裡作書記的好似是由希伯來人自己充任。因為他們偏向了以民,代替他們在法郎跟前訴苦,又沒有交出足夠的磚數,結果受到了嚴厲的鞭刑(14節)。以民的這種痛苦難忍的處境,在考古學上得到了充分的證實。本段的敘述,的確就是以民當時生活的切實寫照。
20-23節 民怨沸騰
20. 工頭由法郎那裏出來,遇見梅瑟和亞郎正等候他們,
21. 就對他們說:「願上主鑒察懲罰你們!你們使我們在法郎和他臣僕眼中成了可恨的,就好像把刀交在他們手中,宰殺我們。」
22. 梅瑟回到上主那裡說:「吾主,你為什麼折磨這百姓?為什麼偏偏打發我呢?
23. 自從我到法郎那裡,奉你的名講話以來,他更加哲麼這百姓,而你也沒有拯救你的百姓。」
法郎的確非等閒之輩,他的作法,可說是一石兩鳥的巧妙手法。一來打擊向來受人卑視的以民,二來使以民內鬨,發生矛盾。百姓由於痛苦難忍,於是抱怨痛恨梅瑟,。憤恨他不應以這種手段來置百姓於萬劫不復之地。以民的書記代表更直接以毫不客氣的態度想梅瑟直斥其非,因為他使百姓的痛苦百上加斤。他的作為不但對以民完全無益,反而有害。梅瑟在這鐵證如山的事實之前,完全無話可說,只有向天主訴苦抱怨,天主不該付給他如此艱苦無情的使命。他聽命進見了法郎,卻給百姓帶來了更大的痛苦。天主不是許下要拯救百姓嗎?為什麼如今不實行祂的諾言,感動一下法郎的心,使百姓重獲自由?以民的長老當初見到梅瑟所行的奇蹟,大喜過望,以為救星終於到來,所以滿懷希望的全心擁護了他,如今卻大失所望,後悔莫及,。甚至完全陷入這痛苦惱恨和激憤的情緒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