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雅各伯向赫貝龍遷移
第三十五章 雅各伯向赫貝龍遷移
第三十四和三十五章是密切相連的。這裡記述雅各伯舉家由舍根向南方遷移,最終的目的地是赫貝龍。一路上有不少事蹟發生,卻都是在天主的照顧之下順利完成。學者們認為本章至少有三種混合的文件,被兼收並蓄。即雅威卷、厄羅音卷及司祭卷。至於他們每個卷集所佔的節數我們不必去追究。因為一來是頗為複雜的問題,二來學者們的意見也並不一致。
1-15節 雅各伯到貝特耳
1. 天主對雅各伯說:「起來,上貝特耳去,住在那裡,為你普日逃避你哥哥厄撒烏在那裡顯現給你的天主,築一祭壇。」
2. 雅各伯便對家人和跟隨他的人說:「你們應除去你們中間所有外邦的神像,並取潔,更換衣服,
3. 因為我們要起身上貝特耳去;在那裡我要給在我困苦的時日俯聽了我,在我所走的路上伴隨了我的天主,築一祭壇。」
4. 眾人便將自己手中所有外邦的神像,所有的耳環,都交給了雅各伯;雅各伯就都埋在那靠近舍根的橡樹底下。
5. 當他們起程出發時,天主叫周圍的城邑都非常恐怖,為此誰也不敢追趕雅各伯的兒子。
6. 這樣,雅各伯和與他在一起的人,來到客納罕地的路次,即貝特耳;
7. 他在那裡築了一座祭壇。稱呼那地方為貝特耳,因為他逃避他哥哥時,天主曾在那裡顯現給他。
8. 其時黎貝加的乳母德波辣死了,就埋在貝特耳下面的一株橡樹底下;為此給這橡樹起名叫「悲泣的橡樹。」
9. 雅各伯由帕丹阿蘭回來後,天主又顯現給他,再祝福他。
10. 天主對他說:「你原叫雅各伯,但以後不再叫作雅各伯,卻要叫作以色列。」遂給他改名以色列。
11. 天主又對他說:「我是全能的天主,你要生育繁殖;不但一個民族,而是一些民族要由你而生,許多君王要由你而生。
12. 我將賜給了亞巴郎和依撒格的土地賜給你;我也將這土地賜給你未來的後裔。」
13. 然後天主就在與他談話的地方,離開他,上升去了。
14. 雅各伯在天主與他談話的地方,豎立了一根柱子,一根石柱;在上面行了奠祭,倒上油。
15. 雅各伯給天主與他談話的地方起名叫貝特耳。
舍根的慘案發生之後,雅各伯已不能安心的居住下去,因為害怕別人的報復而危害家人。所以在天主的命令和指示之下,舉家向貝特耳遷移。這裡對雅各伯來說,可謂「舊地重遊」。他一定對這個地方具有好感,因為他在這個地方獲得了天主的眷顧、顯現、祝福和鼓勵(創二八10, 22)。雅各伯全家動身去貝特耳之前,要準備按天主的吩咐,在貝特耳舉行一個隆重的宗教儀式。雅各伯為此儀式,先使家人預作準備。在上路之前,先令家人和奴僕將所有的外邦神像,即使是有金錢裝飾品的邪神偶像都要交在聖祖的手中。因為天主是忌邪的天主,他不能容忍有任何其他神明在他之旁存在。我們知道雅各伯此時已是個富有的人家,擁有許多的牲畜,故此也有許多手下的牧童;這些人不一定完全同意和順從雅各伯的神明,很可能仍保存着一些其他神明的偶像,因為連辣黑耳亦曾保有父親的家神,更何況婢女奴僕了。如今這一切跟隨雅各伯前往貝特耳的人,必須要將外邦邪神放棄。我們也知道當時的各民族都是奉行多神宗教的百姓,是以很難從他們心目中將邪神驅除,而令他們只敬禮一位真神。雅各伯將搜集起來的一切邪神偶像、護符及與邪神有關敬禮的首飾、耳環等,都埋在舍根的一棵橡樹之下(見歐二15 出一一2)。大概就是亞巴郎曾在舍根居住過的摩勒橡樹區那裡(創一二6)。舍根的這棵橡樹在以民的歷史上,應佔有頗為重要的地位。因為直至若蘇厄時代,仍未被人忘懷(蘇二四26這裡思高譯本作為篤耨香樹)。雅各伯全家動身離舍根時,周圍的百姓都驚惶失措,不敢輕舉妄動。這是天主在特別照顧雅各伯全家,使眾人皆對聖祖的家人起敬起畏,沒有人敢因為舍根城的慘案對雅各伯的家人作出任何不利的事來(見依一九13, 14 則二四22, 23 亞二14-16 編下二十29 匝一四13)。聖祖全家到達路次之後,亦就是到了貝特耳之後(二者不完全相同,相距甚近,見創二八19),修建了一個祭台。雅各伯第一次途經此地時,曾豎起了一個石柱,作為天主顯現的紀念(創二八17, 18, 22)。按創一二8亞巴郎曾於許久之前在這裡修過一個祭壇,足證這裡曾有過一個客納罕神廟,因為聖祖對敬禮地點的選擇,除了天主的顯現及特別命令之外,大都選擇客納罕人慣於敬神的地點。這裡記載黎貝加的乳母德波辣去世,被埋在貝特耳的事,非常突然,令人驚奇。因為認為是作者對時間先後次第不太注意的緣故,是時間上的矛盾現象,作者將早已發生的一件事放在後來的時期。也許因為他現在正在記述雅各伯全家在貝特耳的事,忽然想到黎貝加的乳母就埋在這裡,因此隨筆加上這一句,卻使後人大為作難,摸不着頭緒。在貝特耳天主重複從前的許諾,就是二十多年前當雅各伯途經此地前往哈蘭的時候,在這裡天主向他所作的恩許(創二八10-15)。天主又改了雅各伯的名字為以色列,這一次沒有指出名字的意義為何。由於這幾節是司祭卷的手筆,它不知道天主在基肋阿得已曾經將雅各伯的名字改過了,所以將改名的事記錄在這裡。天主在這裡對雅各伯所重複的恩許,基本上與向亞巴郎及依撒格所作的恩許是大同小異的。雅各伯在天主顯現和預許鴻恩的地方,再次建立了石柱,並倒上了油(14節)。但是在這之前的雅威卷曾說過,雅各伯在貝特耳修建了一個祭台(7節),這裡由於文件不同,卻說是個石柱。由此可見編輯者利用了數種古老傳統文件,將它們並排在一起,完全不管它們是否有彼此矛盾的地方。有學者說這裡的石柱和傅油的事應與 8節德波辣的葬禮相連,作為埋葬的紀念。不過更可靠的說法是同一事實的兩次記載,即重複創二八18, 22的記載。同樣15節又提到貝特耳一名,應是創二八19的重複記載。
16-20節 辣黑耳逝世
16. 他們由貝特耳起程出發,離厄弗辣大還有一段路程時,辣黑耳要生產。
17. 正當難產之際,收生婆對她說:「不要怕,你這次還是生個男孩。」
18. 辣黑耳將要斷氣快死的時候,給他起名叫本敖尼;但他的父親卻叫他本雅明。
19. 辣黑耳死了,葬在去厄弗辣大,即白冷的路旁。
20. 雅各伯在她墳上立了一塊碑;這塊辣黑耳墳上的碑,至今尚存。
辣黑耳是雅各伯的愛妻,一生熱切的希望多生幾個兒子,可是就在她生第二胎的時候,不幸與世長辭。她死的地方距厄弗辣大不遠。這是個什麼地方?不太確切。學者大都認為是現今距耶京之北,約二十公里之遙的辣瑪或謂辣瑪塔,離貝特耳很近(見撒上 十2 耶三一15)。19節將它與白冷相提並論。不過按學者的意見,這是後人所加添的一個註解。而這個註解的來源,可能是因為聖祖自厄弗辣大動身前往白冷,於是後人將這兩個地方連接起來,作為一個地方看待(米五 2)。白冷在耶京之南不遠,僅八公里之遙。辣黑耳生了若瑟之後,意猶未足,要求再生一個兒子。第二個兒子卻難產,收生婆鼓勵她不要怕,兒子一定會平安誕生。普通母親在給兒子命名時,多用吉祥之詞,但在這裡辣黑耳卻稱兒子為本敖尼,意即「我的痛苦兒」。雅各伯不同意這種說法,所以立即將兒子的名字改成本雅明,意謂「我右手的兒子」,是吉祥幸運的名字。雅各伯在辣黑耳的墳上豎立了一個石柱,即一個作為紀念的石碑。當作者書寫本書時,石碑仍在後期猶太人的手中。由於厄弗辣大與白冷的混合,也就不辨是非的將辣黑耳死的地方視為白冷近處,並在白冷近郊修建了一座阿剌伯式的墳墓作為紀念,是中古時代的產物,至今猶存,且在受着猶太人莫大的景仰。據謂那就是辣黑耳墳墓之所在。
21、22節 勒烏本亂倫
21. 以色列又起程前行,在米革達耳厄德爾的那一面支搭了帳幕。
22. 勒烏本竟去與他父親的妾彼耳哈同睡;以色列後來聞知了此事。
雅各伯既然擁有大批的牛羊牲畜,作為唯一的財富。因此他必須善為照顧這些動物,供給牠們足夠的水和草。大概為了找尋青草地,雅各伯不得不遷往米革達耳厄德爾地方去牧羊。這是個甚麼地方?至今無從考據。只能說它距貝爾舍巴不遠。這個妾原是辣黑耳的婢女。勒烏本是雅各伯的第一個妻子肋阿的兒子(創二九32, 33),是雅各伯的長子。作者只平舖直敍的記載了亂倫的惡行,也說雅各伯(此處已開始稱呼他為以色列)已知道了此事。奇怪的是竟沒有記載聖祖的反應和表情,事情似乎是不了了之。但是絕大多數的學者認為如此的文章已殘缺不全,因為聖祖不能面對這件大事毫無反應的。因為後來甚至臨終之時,雅各伯對這個家庭悲劇仍然耿耿於懷,且採取了實際行動,將勒烏本首生的名分和特權予以取消(創 四九4)。這個懲罰的行動可能立即加以實行了,因為在若瑟的歷史上,在埃及代表弟兄們說話的已不是長子勒烏本而是猶大(創四三3)。但在出賣弟弟若瑟的事上,卻是勒烏本比較更為關懷和仁慈(創四二22)。
23-26節 雅各伯的兒子
23. 雅各伯的兒子共計十二人。肋阿的兒子:雅各伯的長子勒烏本、西默盎、肋未、猶大、依撒加爾和則步隆。
24. 辣黑耳的兒子:若瑟和本雅明。
25. 辣黑耳的婢女彼耳哈的兒子:丹和納斐塔里。
26. 肋阿的婢女齊耳帕的兒子:加得和阿協爾:這些都是雅各伯在帕丹阿蘭生的兒子。
這裡的記載是頗為合理的。就是按照兒子母親的地位加以陳述。先是妻子的兒子,後是婢女生的兒子。值得注意的是妻子和婢女的兒子,皆毫無二致的具有同等的法律地位,因為同是一位父親的兒子。這裡已不再遵守巴比倫的習俗,要清楚的將妻子的兒子和婢女的兒子劃分開來,就如依撒格同依市瑪耳的區別一樣。另一件值得注意的是,這十二個兒子都在美索不達米亞的帕丹阿蘭,即哈蘭出生。只有按三五16-18的記載,至少本雅明在客納罕地出生。這種矛盾應歸咎於兩種文件不同的記載。
27-29節 依撒格逝世
27. 雅各伯來到了克黎雅特阿爾巴,即赫貝龍的瑪默勒他父親依撒格那裡,即亞巴郎和依撒格曾經寄居過的地方。
28. 依撒格享壽一百八十歲。
29. 他年高老邁,已享天年,遂斷氣而死,歸到他親族那裡去了;他的兒子厄撒烏和雅各伯將他埋葬了。
最後這三節是司祭文卷的手筆,因為它的特點是清楚的指明事件發生的時期,以辭別父親往哈蘭去的時候,依撒格已是老態龍鐘,行將就木的病人,連眼睛都看不見了。這是二十多年以前的事(創二七1)。如今多年分離之後歸來,父親竟仍然未死。此外司祭卷可能根本不知道雅各伯同厄撒烏兄弟二人曾發生過巨大的衝突,幾乎要作你死我活,誓不兩立的格鬥。如今卻將兩位描寫成十分自然,若無其事的前來準備父親的喪事。並且同樣的這個司祭卷在下一章內(三六7, 8),說明兄弟二人分手的原因,不是因為爭取長子的名分而交惡,卻是因為他們的羊群牲畜已為數太多,不得不分開來牧放。就如亞巴郎同他的姪子羅特的分離一樣(創十三6)。司祭卷善於利用既成的句子來描述史事。例如對於亞巴郎及依撒格的死亡,都用「歸到他親族那裡去了」作為交代的方式(見創二五8)。由此可見司祭卷的作者不善於辭令,敍事又呆板,缺乏幻想力,卻善於作例表和統計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