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瑪默勒的事蹟
第十八章 瑪默勒的事蹟
這是一篇結構緊湊不容分割的經文,學者們大都認為它是純一色的雅威文件。因為它敘事輕鬆有趣,又以擬人法將事實描寫的生動逼真,令人讀來趣味橫生,的確是美妙絕倫的佳作。學者們將它分成三個段落來解釋:(一)天主顯現給亞巴郎(1-8節);(二)報告依撒格誕生(9-15節);(三)亞巴郎替索多瑪求情(16-33 節)。
1-8節 天主顯現給亞巴郎
1. 天正熱的時候,亞巴郎坐在帳幕門口,上主在瑪默勒橡樹林那裡,給他顯現出來。
2. 他舉目一望,見有三人站在對面。他一見就由帳幕門口跑去迎接他們,俯伏在地,說:
3. 「我主如果我蒙你垂愛,請你不要由你僕人這裡走過去,
4. 我叫人拿點水來,洗洗你們的腳,然後在樹下休息休息。
5. 你們既然路過你們僕人這裡,等我拿點餅來,吃點點心,然後再走。」他們答說:「就照你所說的做罷!」
6. 亞巴郎趕快進入帳幕,到撒辣前說:「你快拿三斗細麵,和一和,作些餅。」
7. 遂又跑到牛群中,選了一頭又嫩又肥的牛犢,交給僕人,要他趕快煮好。
8. 亞巴郎遂拿了凝乳和牛奶,及預備好了的牛犢,擺在他們面前;他們吃的時候,自己在樹下侍候。
亞巴郎自埃及逃荒歸來之後,雖然曾去聖地的北方貝特耳及哈依地區,但沒有作長期的居留;與姪子羅特分家後,重新回到南方去了。亞巴郎向來是位息事寧人、謙卑自下的人,他事事甘居下風,不與人爭。他在對姪子讓步,叫他佔據了美好肥沃的土地之後,怕再與其他部落發生不愉快的事,所以帶著全家和奴僕牲畜走向南方的貝爾舍巴去居住。這裡是曠野的邊沿,出城走幾步就開始一望無際的遼闊曠野。自然這裡人口稀少,是不會與人發生衝突的。撒辣由於不能生育,將婢女哈加爾讓給亞巴郎,好使她給聖祖生個兒子,滿全聖祖傳生兒孫的願望,這也是天主的預許。但哈加爾懷孕後竟輕視主母撒辣,使撒辣忍無可忍,一氣之下將哈加爾嚇跑了。這段事實就發生在貝爾舍巴這個地方。這件家庭風波平息之後,不知何故,亞巴郎竟離開了貝爾舍巴,而向北遷移,到了距離赫貝龍有數公里之遙的瑪默勒去生活。它在赫貝龍之西北,其名有「肥大」、「肥滿」或「生力」之意,是個水源豐富的地方,其著名的大水井至今猶存,可能就是因為這個緣故,亞巴郎離開了南方乾旱缺水的地區,而搬來此處。既然有水,就有許多植物叢生,尤其是橡樹更為著名。此地是南北交通的重鎮,是商人行旅必要歇腳的地方。故此它的商業向來非常發達。但是它著名的原因還不是在它的地勢,而是因為聖祖亞巴郎在這裡生活了很長久的時間之故。他在這裡為上主建了祭壇(創十三18),獲得姪子被俘虜的消息(創十四13),又數次得到天主的顯現,這就是本章的概述。
亞巴郎在天主的祝福之下,雖然他處處向人讓步,與人無爭,卻已成了一個富有的族長。他既然有了財富也就有了地位。但是他並不以此而自高身價,目中無人;卻仍然待人謙和。尤其對行旅客人更是一本古東方人好客的習慣和優點,必定盡力熱心招待。按東方人好客的習慣,每當見有客人到來或經過,主人必要親自出迎,問安致好之外,更邀請客人來到家中休息一下。甚至客人若不願意,主人也要連拉帶推的請到家中賞面一坐。既到家中,主人忙著給客人拿水洗腳洗臉。因為路上塵土很多,行路時又不穿鞋,是以主人必須要端水來親自跪在地下,給客人洗腳。有錢的人,還拿出香水香料來抹在客人頭上和身上,使他感到清涼和舒適而易消除疲勞。接著就要端上特備的美好食品,請客人取用。這是平日特別儲備下來款待客人用的。又要將客人吃剩的美味分給本地的窮人,以示對客人的尊敬,增加客人的臉面和光彩。這就是聖祖亞巴郎在瑪默勒的橡樹林裡對待三位不速之客的方式。來的是三位男客(2節),亞巴郎以貴賓之禮對待了他們。但是亞巴郎並不知道他們是何許人士。這對好客的習俗是無關緊要的事。不過這次的客人似乎與眾不同,多少有點使人感到莫名其妙,有點神秘的氣氛。這個神秘性漸次被揭開。他們首先突如其來的問到亞巴郎的妻子撒辣在那裡?這已是非人之常情;但這幾位客人更神秘莫測的說,明年這時候她將成為母親(10節)。至此亞巴郎還完全不知道三位客人的身份來歷,就按照東方好客的慣例,自始便向他們表示了最隆重的敬禮,「俯伏在地」(2節)。這並不是說亞巴郎在向他們頂禮膜拜,視為神明;完全不是,只是好客的禮儀而已。希臘譯本在翻譯第三節時作「我主(單數)」,好似亞巴郎已經知道,他們三位中有一位是天主。但是撒瑪黎雅五書作「我主」(多數)。事實上亞巴郎當時的確不知道是天主前來向他顯現。不然,他一定不會請天主吃飯作席的。他原以為客人已經累了,故此必須吃頓好飯來恢復體力,以便再度上路(5節)。「如果我蒙你垂愛」(3節),也只是對客人的謙讓和敬禮的說法,只是希望客人不要拒絕所求之意,並不是向神明的祈求。聖祖命人預備三斗麵約合三十六公斤,大概這種作法是為表示對客人的敬意,因為客人是吃不完的,如此可以將剩餘的分給窮人。當時人們的生活非常簡單,上述的飲食,就是一般遊牧民族對客人所能作的供給了。為了對客人表示尊敬,亞巴郎雖身為一家之長,並沒有與客人平起平坐,同桌共食,卻站在一邊侍候遠來的客人。雅威卷雖然慣用擬人法來描述天主與人的來往關係,但是將天主說成坐席吃飯的天主還是首次呢!作者想像力之強實在無與倫比!不過今後的聖經作者愈來愈推崇天主至高無上的尊嚴,再也不敢如上來描繪天主了,甚至連直呼天主的聖名都要加以避諱,不過這是後來的事。
9-15節 報告依撒格誕生
9. 他們對他說:「你的妻子撒辣在那裡?」他答說:「在帳幕裡」。
10. 其中一位說:「明年此時我必回到你這裡,你的妻子撒辣要有一個兒子。」撒辣其時正在那人背後的帳幕門口竊聽。
11. 亞巴郎和撒辣都已年老,年紀很大,而撒辣且的月經早已停止。
12. 撒辣遂心裡竊笑說:「現在,我已衰老,同我年老的丈夫,還有這喜事嗎?」
13. 上主對亞巴郎說:「撒辣為甚麼笑?且說:像我這樣老,真的還能生育?」
14. 為上主豈有難事?明年這時,我必要回到你這裡,那時撒辣必有一個兒子」
15. 撒辣害怕了,否認說:「我沒有笑。」但是那位說:「不,你實在笑了。」
看來這幾位客人的確與眾不同,撒辣當時還茫然不知。其中一位突然間問起他的妻子撒辣來,並且完全出乎人們意料之外的報告,一年之後撒辣要生一個兒子。天下女人皆有同樣的好奇心理,撒辣見客人到來,又見丈夫如此殷勤的招待,按禮節自己身為女人,是不能出面會客的,卻躲在門後邊竊聽主客之間的談話。聽到自己要生兒子的事,不禁偷偷的笑了起來(12節),因為她有自知之明,確知自己不但向來荒胎不孕,如今又已年邁力衰,那裡還有生子的希望?!撒辣的竊笑竟成了依撒格名字的來源(見創 17:17),不過這是民間的習俗之說。就在這時,當亞巴郎對客人的說話還在大惑不解的時候,突然之間,身為客人的天主質問亞巴郎撒辣為甚麼笑?最初原是三位客人前來聖祖家中作客吃飯,三位詢問關於撒辣的事(9節),最後卻只有一位質問何故竊笑,而這一位就是上主天主(13節)。這是作者用漸進的手法描述這段事蹟。撒辣此時發現這位客人非等閒之輩;因為他竟然知道家中隱秘的事,所以不敢承認自己笑了(15節)。這是人之常情,當別人責問我們時,我們第一個反應,會是不假思索的否認。同樣,撒辣在天主的責問之下,也破口而出:「我沒有笑」。天主也不再追究。這在說明天主是全知的,連人最隱秘的思想,以及在暗處所作的事,他都一清二楚,使人沒有遁逃的餘地。這也在說明在天主面前沒有不可能的事。換言之,天主可以輕而易舉的使荒胎年老的撒辣生一個兒子。
的確,在這段記述中頗有前言不對後語之嫌。先說是有三位客人,後來又說只有一位,而這一位就是天主。於是有的學者便強調,這是多神教的遺跡。作者盡力將多神色彩取消,而強調只有一位上主天主。不過這未免是多此一舉的學說,因為這段記載的上下文,絕不容許我們懷疑有多神色彩的存在。它自始至終強調只有一個惟一的真神天主;他是仁慈的天主,他照顧和厚待亞巴郎,他又是全知全能的天主,更是正義的天主。這由天主同聖祖的交談中可以清楚的見到。這種描述表示了對天主最崇高的信念,是其他任何客納罕神明所不可能有的。我們對這三位客人的解釋應當是:三位客人中一位是天主自己,兩位是陪伴他的天使。但是三位外表上看來毫無區別;只有當三位中的一位開始發言,報告依撒格奇蹟式的誕生,才使人看出來,他是上主天主自己,而不是普通的客人。
值得一提的是,有些教父竟視此處經文,是天主三位一體奧理的根據,尤其是聖希拉黎那句「見了三位,朝拜了一位」(Tres vidit unum adoravit),許久以後,更成了膾炙人口的名言。教父們的意思雖善,卻與事實不符。因為天主聖三的道理,完全是新約時代的啟示,是耶穌親自向我們報告的。不錯,舊約的晚期作品中的確有些關於天主聖三的暗示,不過那不甚明顯。
16-33節 亞巴郎替索多瑪求情
16. 後來那三人由那裡起身,望着索多瑪前行。
17. 上主說:「我要作的事,豈能瞞着亞巴郎?
18. 因為他要成為一強大而又興盛的民族,地上所有的民族,都要因他蒙受祝福他
19. 何況我揀選了他,是要他訓令自己的子孫和未來的家族,保持上主的正道,好使上主能實現他對亞巴郎所許的事。」
20. 上主於是說:「控告索多瑪和哈摩辣的聲音實在很大,他們的罪惡實在深重!
21. 我要下去看看,願意知道:是否他們所行的全如達到我前的呼聲一樣。」
22. 三人中有二人轉身向索多瑪走去;亞巴郎卻仍立在上主面前。
23. 亞巴郎近前來說:「你真要將義人同惡人一起消滅嗎?
24. 假如城中有五十個義人,你還要消滅嗎?不為其中的那五十個義人,赦免那地方嗎?
25. 你決不能如此行事,將義人同惡人一併誅滅;將義人如惡人一樣看待,你決不能!審判全地的主,豈能不行公義?
26. 上主答說:「假如我在索多瑪城中找出了五十個義人,為了他們我要赦免整個地方。」
27. 亞巴郎接着說:
28. 「我雖只是塵埃灰土,膽敢再對我主說:假如五十個義人中少了五個怎樣?你就為了少五個而毀滅全城嗎?」他答說:「假如我在那裡找到四十五個,我不毀滅。」
29. 亞巴郎再向他進言說:「假如在那裡找到四十個怎樣?」他答說:「為了這四十個我也不做這事。」
30. 亞巴郎說:「求我主且勿動怒,容我再進一言:假如在那裡找到三十個怎樣?」他答說:「假如在那裡找到三十個,我也不做這事。」
31. 亞巴郎說:「我再放膽對我主進一言:假如在那裡找到二十個怎樣?」他答說「為了這二十個,我也不毀滅。」
32. 亞巴郎說:「求我主且勿動怒,容我最後進一言:假如在那裡找到十個怎樣?」他答說:「為了這十個我也不毀滅。」
33. 上主向亞巴郎說完話就走了;亞巴郎也回家去了。
吃完飯後,三位客人再次上路,繼續向索多瑪城走去。索多瑪位於瑪默勒的東方,是當時著名的五城之一,是亞巴郎的姪子羅特所居住的地方;且在那裡受到聯軍的攻擊,而遭池魚之殃,幸被亞巴郎救回(創十四章)。索多瑪是個生活腐化奢侈,倫理道德盡形喪亡的地方(創十三13 見耶二三14 則十六48-50 伯後二6-8 猶7節)。三位客人好似急於上路,因為沒有過夜便匆匆走了。又按古東方好客的習俗,主人是要陪客人走一段路的。走多遠?說法不一,少說兩三個小時,多則三、五天;更有人說,直到客人在作客時所吃的食物消化和排洩出來為止。總之,主人要陪客人走一段路,以示尊敬,是不容懷疑的。三位客人既然急著上路,亞巴郎便起身相送。走了一段路程之後,古來的傳說,是一行人到達了彼乃納因地方,這裡是曠野地帶,由此已可清楚的遙望索多瑪及哈摩辣城。就在這裡天主向亞巴郎報告,天主已決意要懲罰上述兩城的事。這段對話的描述的確是美妙絕倫,引人入勝。尤其它的神學內涵,更是高超豐富。亞巴郎既是天主的知心好友,天主自不能對好友淡然處之。朋友之間無秘密可言,這是盡人皆知的常理,再說亞巴郎蒙受天主的重託,將成為一個大民族的始祖,這個使命又與全人類有關(18 節),所以天主自不能對他有甚麼隱瞞之事,於是就將要毀滅索多瑪和哈摩辣的計劃告訴了亞巴郎。對話的開始是天主自言自語,當然這是作者描述的技巧,不必細究。這兩座城市可怕的遭遇,為亞巴郎的子孫將是個不可忘記的警惕,就是對天主一定要奉公守法,惟命是從,走上成全的道路(19節),以獲得上主的恩賜和酬報。大概天主在這裡向亞巴郎和他的子孫講了一篇頗為冗長的有關倫理道德的訓言,並不是甚麼積極的法律,而主要的是消極的處世為人的態度,就是應當避免的惡言惡行,好使亞巴郎和他後代的子孫,力加戒避。但是關於這一點作者卻省略過去,沒有加以記錄。
索多瑪人已是惡貫滿盈,使天主的仁慈再也無法容忍。他們罪惡的控訴之聲已上達於天,而且聲音非常之大。所以天主自天上下降凡世,要親自觀察一下索多瑪城的實際情形,以採取正確的決斷。這當然又是作者非常露骨的擬人說法。作者還非常合乎人情地繼續描述,說是兩位陪伴的客人,留下二人作親密的交談,繼續前行往索多瑪去了,好似不願打擾二位密友的融洽相敘(見創十九18-22, 24, 25)。如今只剩下了兩位朋友,亞巴郎基於同情之心,替索多瑪向天主求情,不忍見他們全城遭受如此大的災難,因為那裡住着他的姪子羅特,也想到那裡一定也住著許多善人,天主怎能如此不分青紅皂白地一律懲罰呢(23節)?!這是因為亞巴郎仍如其他古代的東方人士,不知道有來世的賞罰,故此一切善惡的賞罰都應於現世完成。所以亞巴郎完全不瞭解,天主如何可以連善人帶惡人一起加以賞罰。這段亞巴郎與天主的對話,可說是全部舊約中最為美麗動人的一篇。從這裡我們可以知道,一位善人的代禱在天主面前有多麼大的力量。聖祖先問天主,如果城中有五十位善人,是否天主會高抬貴手,不施逞罰?亞巴郎將數目降至十人;天主說如果有十位善人,天主會看在這十位善人的面上,寬恕索多瑪全城(32節)。可惜索多瑪城已是如此腐敗不堪,竟連十位善人都找不出來。故此聖伯多祿曾讚揚羅特說:「這義人住在他們中,他正直的靈魂,天天所見所聞的不法行為,感到苦惱」(伯後二8)。天主在這裡如此親密的同亞巴郎交談,如此好友,無話不談,毫無隔閡,毫無保留,令我們想起天主在樂園中同原祖父母談話的方式;天主在傍晚之際,在樂園中同他們散步乘涼,促膝談心的情景。實在的,若不是天主聖神以如此符合人性的方式,謙卑自下,給我們啟示這種說法,使我們瞭解天主的本性以及宗教高深的道理,我們人是無法、也不敢作如此想像的(見希一1)。天主願意在這裡指明,一位善人在天主的面前是如何的受到重視,他為罪人的祈禱的力量是如何偉大。為表示這個高深難懂的觀念,作者用了最簡單易懂的方式。的確,作者不但是位高尚的文學家,是富有想像力的詩人,也是位深奧的神學家,是位真正瞭解人們心理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