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調查戶口

戶籍紀釋義

上編 西乃山下起程的準備 (一1– 一〇10)

本書上編這一部份共有十章,所記載的是以民在動身前往卡德士之前,在西乃山下所發生的一些事蹟,其間主要以發佈的新命令和新指示為主。還有一件重要的大事,就是在動身之前,梅瑟在天主的吩咐之下調查了以民的戶口。這十章的資料大都來自司祭卷,它特別強調,天主居住在自己選民的中間,就是住在位於以民營地中間的會幕內。這個會幕在舉行落成典禮的時候,成了天主正式的居所,天主也以有形的雲彩親自降下,佔據百姓為自己準備的居留之所。雅威是以民至高無上的領袖,因此他命令梅瑟在亞郎及十二位人士的協助下,開始調查戶口。調查戶口的原則是,只調查二十歲以上,能上陣打仗的男子;其次應注意的是支派、家族、家庭的劃分,幾乎是在以軍旅的方式,來組織和調查以民百姓。全體百姓組成一個龐大的軍旅,每個家族的族長有權來支配其屬下的家族成員。每個支派有自己鮮明的旗幟,如此共有十二個軍營。共同組成一個強大的軍旅,儼然就是全民皆兵的形式。以民的軍旅共有六十萬零三千五百五十人,這在當時的確是個龐大驚人的軍隊,簡直是不可想像的事。就連當時強大的帝國埃及、亞述和巴比倫,也向來未出過一位法郎或君王,手下擁有如此眾多強大的軍隊。因此照我們普通科學的眼光來看,這簡直是誇大其詞的說法。以民作夢也不會發展成如此強大的軍隊,這也是在全部以民歷史上從未有過,也不可能有的強大軍旅。但是從另一方面來說,我們不要忘記,聖經不是一本普通的書籍,它的作者自然也與眾不同。在這裡作者的出發點和依據是,「雅威是萬軍的天主」,以民既是天主特選的子民,自然它的軍隊也是天主的軍隊;天主的軍隊自然應是軍容整肅,出類拔萃。因此作者在這裡所要舉揚稱讚的不是貧弱無能的以色列民族,而是「萬軍之主」的天主。因此作者在記述調查戶口的過程中,用了不少造作人為的說法,以理想的方式將以民說成幾乎是天上有地下無的尊高民族,完全是言過其實的誇大說法。這種說話的方式固然是古東方人的普遍現象,但是在這裡司祭卷的作者,竟然以完全離譜的筆調,將剛剛誕生,猶如一盤散沙似的弱小以民,說成是比埃及、巴比倫、亞述更為強大的軍旅。這是以民的作者站在自己宗教的立場上,一廂情願的說法。就如同對任何猶太人來說,世間再也沒有比撒羅滿聖殿更為雄壯、偉大、神聖、崇高的殿宇;同樣以民的軍隊也是全世界最完備健全的,是堪與世間任何軍隊互相媲美的軍隊,是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的常勝軍。作者如此說法的原因不外是,因為只有這樣的軍隊才堪稱為上主的軍旅。這個軍隊的強盛偉大,不在於軍隊的本身,而是在於它的首領,萬軍之主的天主。就是這位天主以他強有力的手臂,將受苦作難的以民,自埃及帝國的土地上拯救出來。因此這萬軍之主的軍隊是不可與普通的任何軍隊相提並論的,它是眾軍旅之首,是萬軍之軍─是最傑出的軍隊。

第一章 調查戶口

這是一章頗為冗長的紀錄,記述了天主下達命令要梅瑟調查以民的人數。梅瑟毫不遲疑,立即執行了天主的命令,調查了以民的戶口。其間不乏既成的語句,再三再四的加以重複,頗為使人感到呆板乏味。調查完了戶口,作出了報告和總結之後,立即陳述了肋未人的職務。由此可見這裡所載是來自司祭卷的資料,因為它特別關心司祭和肋未人的事務。

1–4節 調查以民壯丁的命令

1 以色列人出埃及國後第二年二月 一日,上主在西乃曠野於會幕內訓示梅瑟說:
2 「你們要依照以色列子民的宗族和家系,統計全會眾的人口,把男丁的姓名都一一登記。
3 在以色列中,凡二十歲以上能上陣作戰的,你和亞郎要一隊一隊地統計。
4 每一支派有一人同你們合作,他們都是各宗族的族長。

作者清楚地記載了調查戶口命令下達的確切日期,在「以色列人出埃及國後第二年二月一日」,也就是在聖所建完整整一個月之後(出四〇1,17),天主下達梅瑟調查戶口的命令。此時正好是以民出離埃及後的第十三個月過去了,也就是以色列到達西乃山之後的第十二個月開始的時候(出一九1)。天主命令梅瑟要按部就班,依照支派、家族、和家庭的次序來調查以民的戶口。但所調查的對象並不是一切的以色列人,而只是那些滿了二十歲,能持戈上陣打仗的壯丁(3節)。當然那些居住在以民中間,尚未受到割損之禮的外方人,雖是壯丁亦不在其數(見出一二48)。此時是以民即將整裝就道,離開西乃山前往福地的時刻。他們不能不事先計劃周詳,預作準備,因為途中他們可能遇到一些強悍善戰,或者劫掠成性的民族,前來騷擾過境的以民。面對這些打家劫舍的敵人,以民是必須要團結自衛的。另一方面以民要通過一些他人的領域範圍,很可能這些敵對的民族,橫加阻攔,不准通過。而這些地區如果是以民前往福地必經之道時,便別無他途,只有衝鋒陷陣,向敵人作戰,殺出一條前進的通道。尤其是在進佔福地時,那裡原有的土著民族,定然不甘損失,會作出頑強抵抗的。那時將是戰火連天,兵連禍結的緊張時代。面對這一切不可避免的嚴重局勢,以民全權在握的最高領袖梅瑟,是不能不謹小慎微,詳加策劃的。所以他第一次先將能上陣打仗的人數統計一下,接著便對他們加以整編訓練。當然這是一批剛由埃及為奴之身出來的百姓,他們毫無國家民族的觀念,最多只會照顧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對團結禦敵的事,可說毫無觀念。組織和訓練這種百姓,使其變成能征善戰的軍隊,自然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小事。再說他們已深入不毛之地的曠野,這裡什麼都沒有。因此我們可想而知,他們的裝備是既簡陋又殘缺的。他們只能因陋就簡,採取棍棒、斧頭、簡單的投石器及較大動物的顎骨,作武器裝備。其實這些武器即使在以民進入聖地之後的民長時代,仍然是照用無誤(見民三13; 一五15,16 撒上一八40 撒下二三8,21)。因為在當時鐵器還不為人所知,而銅器又是非常寶貴的珍品,非一般平民所能得到的。天主命令亞郎作梅瑟調查戶口的助手。本來亞郎因為身屬肋未支派,又是未來的大司祭,是完全不必參與戰爭的。他們的職務是服務於會幕中,負責宗教的事務。但因很久以來亞郎已成了梅瑟的得力助手,因此連在組織軍隊上,天主也命亞郎助梅瑟一臂之力。除了亞郎之外,還有每個家族的領袖也要協助調查,以減輕梅瑟的負擔。出谷紀三〇12曾記載了一次調查戶口的行動,但那次的目的是為按人口繳納賦稅,用為建造上主的會幕。那是以民有史以來的第一次調查戶口。這裡調查戶口的目的,主要是為了招集壯丁,組織軍隊。本書中還記載了第二次的戶口調查,見於第二六章中。

5–16節 各支派的領袖

5 那協助你們的人名如下:勒烏本支派,是舍德烏爾的兒子厄里族爾;
6 西默盎支派,是族黎沙待的兒子舍路米耳;
7 猶大支派,是阿米納達布的兒子納赫雄;
8 依撒加爾支派,是族阿爾的兒子乃塔乃耳;
9 則步隆支派,是赫隆的兒子厄里雅布;
10 若瑟的兩個兒子:厄弗辣因支派;是阿米胡得的兒子厄里沙瑪;默納協支派,是培達族爾的兒子加默里耳;
11 本雅明支派,是基德敖尼的兒子阿彼丹;
12 丹支派,是阿米沙待的兒子阿希厄則爾;
13 阿協爾支派,是敖革蘭的兒子帕革厄耳;
14 加得支派,是勒烏耳的兒子厄肋雅撒夫;
15 納斐塔里支派,是厄南的兒子阿希辣。」
16 這些人是由會眾中選出來的,都是他們宗族的領袖,以色列的千夫長。

在這裡作者指明紀錄了十二支派的名字和它們的首領。十二支派的出現完全按照既成的次第及格式:先是肋阿的兒子,後是辣黑耳的兒子,最後才是兩位婢女的兒子(見創二九12–20,24; 三五23–26; 四六8–23 出一2–4)。各位領袖的名字有的曾出現於充軍之前的紀錄上,例如阿米納達布及納赫雄,見於出六23 盧四20 瑪一4 路三33;厄里沙瑪一名見於編上七26,27 撒下五16。其他的名字大都是些不見經傳的人物。雖然如此,我們絕不能因此便認為他們是些根本不存在的人物。這些支派的代表人物在原文上被稱為「千夫長」。這只是一種指示多數人群的稱呼,不必一定按字面解釋成千人之長,因為就如我們多次強調過的,聖經上的數字多沒有數學上的價值。

17–46節 統計戶口

17 梅瑟和亞郎就帶著這些提名派定的人,
18 於二月一日召集了全會眾,人都依照宗族和家系登了記,由二十歲以上的,都一一將姓名登了記。
19 上主怎樣吩咐了梅瑟,梅瑟就怎樣在西乃曠野統計了他們。
20 以色列的長子勒烏本子孫的後裔,依照宗族和家系,二十歲以上,凡能上陣作戰的男子,都一一將姓名登了記;
21 勒烏本支派登記的,計有四萬六千五百。
22 西默盎子孫的後裔,依照宗族和家系,二十歲以上,凡能上陣作戰的男子,都一一將姓名登了記,
23 西默盎支派登記的,計有五萬九千三百。
24 加得子孫的後裔,依照宗族和家系,二十歲以上,凡能上陣作戰的,都將姓名登了記;
25 加得支派登記的,計有四萬五千六百五十。
26 猶大子孫的後裔,依照宗族和家系,二十歲以上,凡能上陣作戰的,都將姓名登了記;
27 猶大支派登記的,計有七萬四千六百。
28 依撒加爾子孫的後裔,依照宗族和家系,二十歲以上,凡能上陣作戰的,都將姓名登了記;
29 依撒加爾支派登記的,計有五萬四千四百。
30 則步隆子孫的後裔,依照宗族和家系,二十歲以上,凡能上陣作戰的,都將姓名登了記;
31 則步隆支派登記的,計有五萬七千四百。
32 若瑟的子孫:厄弗辣因子孫的後裔,依照宗族和家系,二十歲以上,凡能上陣作戰的,都將姓名登了記;
33 厄弗辣因支派登記的,計有四萬五百。
34 默納協子孫的後裔,依照宗族和家系,二十歲以上,凡能上陣作戰的,都一一將姓名登了記;
35 默納協支派登記的,計有三萬二千二百。
36 本雅明子孫的後裔,依照宗族和家系,二十歲以上,凡能上陣作戰的,都將姓名登了記;
37 本雅明支派登記的,計有三萬五千四百。
38 丹子孫的後裔,依照宗族和家系,二十歲以上,凡能上陣作戰的,都將姓名登了記;
39 丹支派登記的,計有六萬二千七百。
40 阿協爾子孫的後裔,依照宗族和家系,二十歲以上,凡能上陣作戰的,都將姓名登了記;
41 阿協爾支派登記的,計有四萬一千五百。
42 納斐塔里子孫的後裔,依照宗族和家系,二十歲以上,凡能上陣作戰的,都將姓名登了記;
43 納斐塔里支派登記的,計有五萬三千四百:
44 以上是梅瑟和亞郎並以色列的首領十二人──每宗族一人──所登記的人數。
45 以色列中二十歲以上,凡能上陣作戰的以色列子民,全依照宗族和家系登了記。
46 全體登記的總數,是六十萬三千五百五十。

天主遠在數百年之前,在召叫亞巴郎的時候,曾三番五次地許下要使他的後代以民成為一個眾多強大的民族,使它多如天上的星辰,又如海邊的沙粒,意思是說亞巴郎的後代將多得不可勝數(創二二17; 三二12)。作者在這裡願意指明,天主的恩許如今已成了事實。為了表達以民「眾多」的這個觀念,作者故意離譜的誇大其詞,將每個支派和家族的人數加以擴大。這在我們看來雖然未免有些幼稚可笑,有點自欺欺人之嫌,因為當時的各支派根本就沒有如此眾多的人口,卻白紙黑字的強行將一些與事實不合的數字紀錄下來。可是這在古老的東方卻完全是正常的現象,是一種寫作的方式。作者將自己心目中已預定的數字,或者希望它有數字紀錄下來。就是目前居於聖地和聖地周圍各國的阿刺伯人,由於他們畢竟也是閃語系的民族,也自視為亞巴郎的後代,他們仍然將這種由來已久的習俗保存下來,雖然可能不如從前那樣露骨離譜。稍為注意他們說話、演講或者刊登報紙方式的人,很可以發現他們多次犯了言過其實的毛病。例如小小的一個集會,可能第二天報紙刊登出的消息說是成千上萬的盛大集會。這種說話及寫作的方式,與作者當時心理有關。他很可能為了表示會議成功,將它說成是萬人空巷的盛大集會。這種誇大不實的說法,我們剛才稱它是東方文人易犯的「毛病」。這是由我們主觀的出發點而言,但在他們看來卻毫不為過,完全是順理成章的說法。就是讀者或聽眾雖明知其非屬事實,也毫不為意,倒會責怪我們對他們的表達方式大驚小怪呢!由此我們可以多少了解一點本處所記載的非常言過其實的數字。

這裡調查戶口所得的結果,與出三〇11及三八26完全相同,全體以民壯丁計有六十萬三千五百五十人。但是與本書所記載的第二次調查戶口的結果,卻多少有些出入,即據戶二六51記載共有六十萬一千七百三十人。出一二38記載,當時出離埃及的以民有六十萬人,這個數字並未將那些一同出走的外族人計算在內。如果按照這幾處不同數字的估計來看,當時以民的人數應有二百五十萬。這的確是個天方夜譚中的數目!按歷史、考古及人類學者的意見,以色列民族在過去的歷史上向來未達到過這個數字。就是現今在以色列民主共和國居住的以民,也許已可以勉強的說成是二百五十萬人口,但這是在數千年後的今天才發生的事。聖經上這個龐大數字的百姓在當時完全是不可能的事。他們如何行動?如何生存?以民才剛剛離開埃及一年有餘。在這之前他們原居於埃及的哥笙地區,以牧羊為生。哥笙地區根本就容不下如此眾多的百姓,也沒有足夠的草料來餵養他們的大批牛羊。如今到了不毛之地的曠野中,更是不可能的事了。固然在曠野中天主顯了奇蹟,降下了瑪納,賜給了食水,但是學者們皆強調,天主並不是時時刻刻在以不斷的奇蹟來養活曠野中的百姓的,他們是必須也要努力操勞,尋求謀生之道的。只有在萬不得已的時候,天主才顯奇蹟來解救百姓的燃眉之急。如此眾多的群眾及更多的牲畜,如何可以獲得足夠的糧食和草料?又如何尋得足夠的在曠野中奇缺的食水?固然在卡德士曠野中,也能找到一些零星散落的綠洲水泉,但是為偌大的民眾和牲畜,將是完全無濟於事的,何況他們不是短期的居住,而是一連四十年之久。此外兩百多萬的群眾如何可以出離埃及?又如何可以於一夜之間渡過紅海(出 一四21–29)?再說如果以民真有二百多萬人口,在當時足可以稱霸於中東的,何以會被一小撮客納罕人嚇住而裹足不前(一四39–45)?在德波辣的凱旋歌中記載,本雅明、厄弗辣因,默納協,納斐塔里、則步隆及依撒加爾數個支派的聯軍,共有四萬人之眾。民一八16則謂丹支派有六百名士兵。上述的記載都十分明顯的與戶一46所說的以民共有六十多萬大軍的記載,是大相逕庭的,也很明顯的在證明,戶籍紀的記載是虛而不實的誇張說法。有的學者認為原來的著作本是忠實可靠的據實報告,是後期的一位抄寫者,為了抬高民族的身價,任意給每個數字增加了十倍或者百倍。如此六十萬零三千五百五十應是六千三百五十五之誤。這種說法看來合情合理,可惜毫無依據,完全無法證實,故不必盡信。果然拉崗熱神父就指證說,如果戶一46的數字是錯誤不實的,那麼絕對不會是手民之誤,因為在一切抄卷上都互相符合。故此拉氏認為問題出在後期的一位受聖神默感的編輯者身上,他基於對宗教的狂熱及愛國的情操,故意將以民的歷史理想化,而造成言過其實的誇大結果。

32節提到若瑟的子孫,我們知道若瑟的兩個兒子,厄弗辣因及默納協,已被雅各伯聖祖在臨終時視為己子,與聖祖的其他兒子相提並論,具有同等的地位(創四八5)。長子厄弗辣因自然繼承父位成為一個支派,次子默納協的後代另成一支派,代替未承受土地的肋未支派。如此仍然構成在福地佔有土地的十二個支派。

47–54節 肋未人的職務

47 但是肋未人沒有依照自己的宗派同他們一起登記,
48 因為上主曾訓示梅瑟說:
49 「只有肋未支派,不要登記,不要將他們列在以色列子民內。
50 你應派肋未人管理會幕和其他一切器皿,並一切附屬物。他們要搬運會幕和其中一切器皿,在會幕中服務,住在會幕的四周。
51 會幕要遷移時,肋未人拆卸;會幕要搭紮時,肋未人張搭;若俗人走近,應處死刑。
52 以色列子民應分隊紮營,各歸本旗。
53 但肋未人應在會幕四周紮營,免得以色列子民會眾觸犯天怒;肋未人應負責看守會幕。」
54 以色列子民都照辦了;上主怎樣吩咐了梅瑟,他們就怎樣辦了。

當以民在曠野中敬拜牛犢的時候,肋未人曾對天主表示了忠貞不二的態度,在梅瑟的指揮下,勇敢無情的殺死了三千向金牛犢頂禮膜拜的以民,其中有些竟是他們自己的父老兄弟。因此他們特別獲得天主的垂青,被正式立為服侍天主的人(出三二27,28)。既然他們要在天主的會幕中盡職,所以他們必須是至潔無瑕的人。上陣打仗的行為與他們的職務不合,因此一切肋未支派的人士皆被免除兵役。他們負責管理會幕的一切與祭祀有關的器皿。搬移會幕時他們要負責拆卸、搬運,又要負責安裝佈置;紮營的時候他們應居住在會幕的周圍,禁止一切俗雜的事物與會幕接近。在服務會幕的工作上只有肋未人有權,任何非肋未支派的人士,若膽敢插手其間,做不准他做的事,必死無疑(51節)。對於肋未人的職務在今後數章還有更詳盡的陳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