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由埃及至許地的行程

第三十三章 由埃及至許地的行程

如今以民就要結束曠野中的飄泊生活,去進佔天主預許給他們祖先的福地。四十年輾轉在曠野中的生活,是個不短的時間。事實上是一個世代的百姓已經死於曠野之中,就是那些由埃及出來的以民百姓,都先後在天主的命令和懲罰之下,死在曠野中。如今要進入福地的人,是以民新生的一代。毫無疑問,以民在曠野中的飄泊生活,是歷史上的一件大事,因為就是在這個期間,他們同天主建立了盟約,被正式選為天主的子民。天主故意使這個百姓四十年之久,在孤立無援,離群索居的情況之下,接受天主的教導。因此作者覺得有絕對的必要,將以民祖先在曠野中的行程,也就是將自出離埃及至進入福地的這條路線,作出清楚的紀錄,以使後代的子孫,確切知道他們的祖先在曠野中的行蹤。

這段歷四十年之久的行程雖然散見於出一二-一九章,戶 一〇-二二章以及申一-三章中,但比較有系統的記載,且是真正綜合性的報導,卻見於此處的 1–49節中。作者在這裡將以民四十年之久所經過的地方,除了出發點和抵達點之外,共計錄了四十一處;其中有十六、七個地點只在這裡出現,不見於聖經任何其他部份。在這四十一處行程站中,考古學者只能確定二十八個地點,其他地點因缺乏可供考證的資料,皆無法確定。這中間的困難自然不言而喻:以民行走的盡是曠野地帶,在曠野既無地圖又無標誌,更無路牌和里程碑,根本不能將一個地點同另一個地方互作比較。再說有許多地點的名稱是按照當時的環境,或在那裡發生的事蹟,被以民自己所命名的,然後事過境遷,以民離開那個地方,便再也無人提及到它,因此再也無人認識那個地方。如此漸漸連那個地方的名稱也被人遺忘了。雖然如此,大致上說來,聖經所給我們指出的路線卻是相當清楚正確的。

1–49節 行程地點

1 以下是以色列子民在梅瑟和亞郎指揮下,分隊出離埃及國後所行的路程。
2 梅瑟記錄了他們遵上主的命啟營的出發點。以下是他們依次出發的行程:
3 他們於正月十五日由辣默色斯起程,即在踰越節第二日,以色列子民大膽地、當著眾埃及人的面出走了,
4 其時埃及人正在埋葬上主在他們中所擊殺的一切長子;上主也懲罰了他們的神祇。
5 以色列子民由辣默色斯起程,在穌苛特紮營。
6 由蘇苛特起程,在位於曠野邊界的厄堂紮營。
7 由厄堂起程,轉向巴耳責豐的丕哈希洛特,在米革多耳對面紮營。
8 由丕哈希洛特起程,由海中經過進入曠野,在厄堂曠野中行了三天的路,然後在瑪辣紮營。
9 由瑪辣起程,來到厄林。在厄林有十二水泉和七十株棕櫚樹,就在那裡紮營。
10 由厄林起程,在紅海旁邊紮營。
11 由紅海起程,在欣曠野紮營。
12 由欣曠野起程,在多弗卡紮營。
13 由多弗卡起程,在阿路士紮營。
14 由阿路士起程,在勒非丁紮營;民眾在這裡沒有水喝。
15 由勒非丁起程,在西乃曠野紮營。
16 由西乃曠野起程,在克貝洛特哈塔瓦紮營。
17 由克貝洛特哈塔瓦起程,在哈責洛特紮營。
18 由哈責洛特起程,在黎特瑪紮營。
19 由黎特瑪起程,在黎孟培勒茲紮營。
20 由黎孟培勒茲起程,在里貝納紮營。
21 由里貝納起程,在黎撒紮營。
22 由黎撒起程,在刻黑拉達紮營。
23 由刻黑拉達起程,在舍斐爾山紮營。
24 由舍斐爾山起程,在哈辣達紮營。
25 由哈辣達起程,在瑪刻黑羅特紮營。
26 由瑪刻黑羅特起程,在塔哈特紮營。
27 由塔哈特起程,在特辣黑紮營。
28 由特辣黑起程,在米特卡紮營。
29 由米特卡起程,在哈布摩納紮營。
30 由哈布摩納起程,在摩色爾紮營。
31 由摩色爾起程,在貝乃雅干紮營。
32 由貝乃雅干起程,在曷爾哈基加得紮營。
33 由曷爾哈基加得起程,在約特巴達紮營。
34 由約特巴達起程,在阿貝洛納紮營。
35 由阿貝洛納起程,在厄茲雍革貝爾紮營。
36 由厄茲雍革貝爾起程,在親曠野,即卡德士紮營。
37 由卡德士起程,在位於厄東地邊界上的曷爾山下紮營。
38 亞郎大司祭依上主的命,上了曷爾山,死在那裡,時在以色列子民出埃及國後四十年五月初一日。
39 亞郎死在曷爾山上時,已一百二十三歲。
40 其時住在客納罕南部的客納罕人王阿辣得,聽說以色列子民來了。
41 他們再由曷爾山下起程,在匝耳摩納紮營。
42 由匝耳摩納起程,在普農紮營。
43 由普農起程,在敖波特紮營。
44 由敖波特起程,在位於摩阿布邊境的依因阿巴陵紮營。
45 由依因阿巴陵起程,在狄朋加得紮營。
46 由狄朋加得起程,在阿耳孟狄貝拉塔因紮營。
47 由阿耳孟狄貝拉塔因起程,在乃波前面的阿巴陵山地內紮營。
48 由阿巴陵山地起程,在耶里哥對面,約旦河邊,摩阿布曠野紮營;
49 他們在摩阿布曠野裡,沿著約旦河紮營,由貝特耶史摩特直到阿貝耳史廷。

以色列子民於正月十五日,由辣默色斯起程,「大膽地、當著埃及人的面出走了」(3節)。是說以民的天主在一次又一次的打擊了埃及的法郎,終於使他低聲下氣,謙遜的准許以民離開他的埃及帝國的領土。此時以民再也不是心驚膽戰,對埃及人奴顏婢膝,加以奉承恭維的時代,而是挺胸抬頭,理直氣壯,大踏步地走出了埃及人的土地,因為有天主作他們的後台支柱,他們再也毫無驚懼,終於對欺壓他們的埃及人,表示了揚眉吐氣的態度。辣默色斯城是以民的出發點。這座城位於尼羅河三角洲的東邊。以民從這裡開始向南走,經過蘇苛特之後,由苦湖地帶過到紅海的東方。然後再沿紅海岸向南方進行,直至西乃山下,由西乃山轉變了方向,目的地是北方的卡德士曠野。再由卡德士企圖向東進行,穿過厄東的山區地帶,而進入福地。但是厄東人不肯借路,且不惜以兵戎相見。梅瑟為了息事寧人及不傷和氣,乃命令百姓繞道而行,向南方走去,直至阿卡巴海灣。終於由阿卡巴向北推進,直到摩阿布的高原區,面對耶里哥紮營,中間只有約旦河相隔。

50–56節 劃分許地

50 在耶里哥對面,約旦河邊,摩阿布曠野內,上主訓示梅瑟說:
51 「你告訴以色列子民說:你們幾時過了約旦河,進入客納罕地,
52 應由你們面前驅逐當地所有的居民,應毀壞他們的一切偶像,應打碎他們的一切鑄像,應剷除他們的一切丘壇。
53 你們要佔領那地方,住在那裡,因為我已將那地方給了你們,叫你們佔有。
54 你們要按支派抽籤分配那地方:人數多的多給,人數少的少給。誰的籤落在那裡,那裡就屬於他。你們依照宗祖支派分配你們的產業。
55 但是,如果你們不把當地的居民由你們面前驅逐,那留下的居民,必要成為你們的眼中刺,腰間針,在你們住的地方迫害你們;
56 並且我打算了怎樣對待他們,也要怎樣對待你們。」

本段記載了天主向梅瑟發出的,劃分許地的命令。此命令主要的共有兩點:其一是要將許地的一切客納罕人驅逐出境,並將他們的一切邪神偶像盡行破壞剷除,其二是令梅瑟要以公平合理的手段,按照各支派的大小和需要來分配即將佔領的福地。原來巴力斯坦的客納罕人的文化及物質享受,遠比以色列人為高。這些在曠野中生活了四十個年頭的百姓,實在已厭倦了那種枯燥單調的曠野生活,一心所嚮往的是平原中的高尚生活。於是這些原來在巴力斯坦生活的,有高度文化的客納罕人,更構成了以民的莫大陷阱。他們很可能在不知不覺間使以民同化而隨波逐流。此外梅瑟也害怕以民在見到客納罕大廟神殿的偉大建築,又覺察到他們五光十色的宗教敬禮,因此而放棄自己簡單樸實,又不准製造神像的平淡宗教,而入境隨俗,去跟隨當地有聲有色的宗教。歷史確切的證明,以民的立法者頒佈了上述兩道嚴格的命令,完全是事出有因的。以民生來的天性是活潑無恆的民族,很自然地傾向於邪神的敬禮。歷代的先知不知費了多少精力,且不斷力竭聲嘶地呼籲和責斥恐嚇,仍未能將以民間的邪神敬禮完全剷除。只有充軍的懲罰,才真正使他們改過遷善,將境內的邪神偶像,高丘廟宇等,徹底的加以剷除。因此梅瑟嚴命以民,在進入福地之後,要將本地居民驅逐,又要將他們一切的宗教處所加以破壞。

至於分配土地的原則是既合理又自然的方式,應當按照每個支派家族人數的多少而分給或多或少的土地。這個原則使以民社會自開始便避免了貧富不均的現象。但是這種原本一律相等的社會現象,是會跟著環境的變遷而有所更改的,因為在許多年之後,有的支派和家族的人數會自然減少,其土地卻仍舊如故;另有些支派的人口卻顯著的增加,仍然佔據著同樣的土地。於是就發生了貧富懸殊的現象。因此這種原本在理論上正當合理的原則,可能後來變成了不公平的原則。事實上到了申命紀時代,尤其是先知們的時代,這種貧富不均的惡劣現象已是非常嚴重,先知不得不以其著作和演講來極盡全力地加以糾正。這種現象竟然如此快速的在以民社會上發生,使人不能不懷疑,當時若蘇厄分配土地的時候,是否真正遵守了梅瑟在這裡規定的原則。由民長紀第一章我們可以頗為清楚的看到,所謂之分配土地,不過是名義上分給每個支派一塊土地,但這塊土地仍待各支派去親自征服。如此說來若蘇厄的攻佔福地,並不是全部徹底的勝利,他只不過是將敵人的鋒銳突破,卻沒有將他們消滅,更未能將本地的客納罕人完全自聖地逐出。如此一來,每個支派要各自奮鬥。這不是個很快可能完成的工作,而是只能以蠶食的方式,將天主預許給以民的福地,加以慢慢地佔領。實際上真正的全部佔領只有在達味時代才終於成為事實。